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100例,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婴儿不同时间节点的身高、体重以及出生6个月内常见病患病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婴儿在出生3个月、6个月时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母乳喂养组婴儿身高、体重显著高于、重于人工喂养组;出生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婴儿常见病发病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婴儿,且本次研究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婴幼儿的发育有着促进的作用,同时能增强婴幼儿抵抗力,是人工喂养无法取代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措施在婴儿泪道冲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实施泪道冲洗的婴儿60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同时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以单双号形式分为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96.67%明显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80.00%;同时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儿进行泪道冲洗过程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护理效果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20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3.08%,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8.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呼吸内科最多,其次为儿科及ICU。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达98.6%,对多粘菌素E、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吡肟也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6.5%、70.2%、62.0%;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吩(100%)、头孢西丁(94.7%)头孢呋辛(88.9%)、阿莫西林(5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4.3%)、替卡西林(53.4%)、庆大霉素(50.5%),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2.2%~49.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碳青酶烯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优选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厌氧菌,是导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胃癌以及胃糜烂的发生紧密相关。在诊断及根除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幽门螺杆菌检测,侵入性试验和非侵入性试验已成为常用的方法。侵入性检测方法可监测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病变,一般采用内镜得到组织样本,而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用通过内镜进行检测,其中一些检测方法还可以通过检测到的细菌进行细菌毒力、耐药性的测定。长期服药就会出现耐药性,如想彻底根除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效果不是很显著,彻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面临着具大的挑战,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对象,更需要广大研究人员研究出药物及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紫癜性肾炎的相关性及抗Hp治疗对紫癜性肾炎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Hp检测;对观察组Hp呈阳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抗Hp治疗。比较两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碳13呼气试验阳性49例,Hp感染率为62.82%;对照组患者Hp感染22例,感染率为28.21%,观察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患者经抗Hp治疗转阴后,肾脏损害减轻。结论紫癜性肾炎与Hp存在明显相关性,抗Hp治疗有助于提高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应用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间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447例,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涂片、结核杆菌快速培养两种方法检测,对比其两种方法阳性率。结果:447例痰标本检测结果中,痰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为33.78%(151/447),结核杆菌快速培养阳性率为48.10%(215/447),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阳性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医院接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患者人数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将对照组四联方案中雷尼替丁替换为艾司奥美拉唑,详细对比两组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HP根除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治疗中添加艾司奥美拉唑,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简介: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呋喃唑酮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8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联合呋喃唑酮(100mg,2次/d),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1次/d,共3周;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联合克拉霉素(500mg,2次/d),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维持治疗同治疗组;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观察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分别为91.9%(68/74)、89.7%(35/39)、8.1%(6/74)和90.1%(64/71)、88.1%(37/42)、7.0%(5/7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5%(67/74)、71.8%(51/7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呋喃唑酮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中1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用药.结果:以临床药师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协助医生,加强抗生素管理,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