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呼吸科出院病历100份,对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用药起始时间、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00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9%,平均用药天数13d,其中二联用药比例占72%。用药频度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唑肟;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病原学送检率为77%。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联合用药依据不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给药间隔不当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
简介:目的:通过对基本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为制定临床用药目录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比较2004-2008年我院基本药物品种数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名数,分析了我院基本药物与总体药物品规及销售金额的情况,及我院近5年来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物情况。结果:2004-2008年,我院基本药物品种数呈上升趋势,但基本药物的品种数、采购金额增长速度都低于同期医院总体药品增长趋势。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排名前20位中以化学药品为主,抗微生物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电解质类药物。中成药中以祛瘀剂为主。结论:基本药物目录在我院的执行情况较好,但提高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同和理解,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仍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情况与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我院2003年~2005年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金额,以DDD为指标对用药频率.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DDD排序中,2003年、2004年头孢菌素类(CEPs)抗感染药物连续位居首位,2005年硝咪唑和硝基呋喃类抗感染药物跃居首位;在金额排序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LTMs)占全部抗感染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较高,抗感染各类药物金额连续3年的构成比无大的变化,基本稳定。结论:医院抗感染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在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61.90DDD/100人/天、47.54DDD/100人/天;药学干预前,我院二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的AUD列前3位,干预后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的AUD列前3位;我院AUD排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学干预后大部分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下降。结论: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2–2016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共计718例ADR监测报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718例ADR中,临床医护人员填报率28.41%,药学人员填报率71.59%;发生ADR患者女性(54.04%)略高于男性(45.96%);患者平均年龄(63.4±1.1)岁,老年患者发生率高;涉及的药物分类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发生率高(315例,37.59%),其中头孢类抗感染药物最多(134例);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8.77%;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占比最多(47.59%)。结论:我院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临床提供了ADR方面的相关信息支持,进一步达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