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6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免疫细胞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身体与社会评分相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在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gA、 IgG、 IgM等免疫细胞水平,存在的差异无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能力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简介:目的研究温郁金内生真菌的抗炎抗氧化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炎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物模型对已分离的50株温郁金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采用DPPH法测试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有21株内生真菌能够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并且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其中菌株E3、E8、E17、E24、E37、E46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8株。并且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活性菌株E2、E17、E37在质量浓度为1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在90%以上。结论温郁金含有抗炎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E2、E3、E8、E17、E24、E37、E46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简介:目的:筛选复方黄柏温敏凝胶的最优处方,建立测定其中连翘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基质制备复方黄柏温敏凝胶,通过相变温度和黏度筛选最佳处方。HPLC法测定所用色谱柱:HypersilODS2-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77nm,柱温30℃。结果:最优处方为P407∶P188=18∶1作为基质,相变温度为27.17℃,黏度为15.31Pa·s。建立的HPLC法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测得3批复方黄柏温敏凝胶中连翘苷含量为(0.74±0.05)mg/g(n=3)。结论:复方黄柏温敏凝胶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建立的HPLC法准确、稳定、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黄柏温敏凝胶中的连翘苷含量测定。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效果。方法 针对2021年1月~12月收治在本院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黄连温胆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前组间DHI评分无差异性,经1周与2周治疗后均以观察组患者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6.67%,无复发,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乏力、胸闷、口干不良反应,观察组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的4.44%无差异性(P>0.05)。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与西药对比治疗眩晕效果显著且稳定,与西药联合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复心汤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120例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心汤治疗),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91.7%vs78.3%)、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91.7%vs73.3%)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5.0%vs16.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LVEF(47.0%±1.0%VS44.4%±1.2%)、E/A值(1.3±0.4vs1.0±0.3)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复心汤治疗心衰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建立自制清热解毒注射液HPLC-DAD-ELSD指纹图谱,以系统指纹定量法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DAD-ELSD串联技术,以1%HAc溶液和1%HAc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0.5)℃,进样量5μL;漂移管温度110℃,雾化室温度40℃,载气压力50psi。结果以黄芩苷为参照物峰,确定DAD图谱中有60个共有峰;以绿原酸为参照物峰,确定ELSD图谱中有37个共有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3.0"软件,按平均值法计算,生成对照指纹图谱(RFP),以此RFP为标准,采用系统指纹定量法表征其质量,并与市售制剂和混合药材模拟样进行比较,初步确定了市售制剂含量低的原因为药材投料量不足或制剂被稀释。结论采用DAD-ELSD联用可以获得中药复方制剂真实质量重要信息,结合系统指纹定量法从整体定性分析和整体定量分析出发实现了对中药质量有效评价。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肾挫裂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8例单纯肾挫裂伤患者施行了肾动脉血管造影及出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止血的治疗目的,同时保留了患侧肾脏,随访1年,无血尿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在肾挫裂伤中的治疗疗效是可靠的、满意的。
简介:目的:阐述药源性肾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影响因素,以及此类病例的处理措施和药学监护重点,为预防和避免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的典型药源性肾损害病例。结果:共发生6例典型的由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案例,包括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1例,穿心莲内酯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2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肾损伤1例。结论:药源性肾损伤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临床重视,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肿瘤直径3~12cm,平均直径7cm。肿物切面呈灰黄色或棕褐色,实性。镜下瘤细胞多呈实性巢索状排列,有灶性的管状或小梁状排列。癌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膜较厚,界限清楚,透明的核周空晕明显。14例患者中,肉眼血尿6例,腰部胀痛5例,兼有3例,1例合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有骨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分子量CK、EMA和CD117均阳性,7例CK7阳性;Vimentin均为阴性,Ki-67(+2%~+3%)。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预后较透明细胞癌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中肾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免疫组化、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子宫中肾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36岁,主因月经紊乱、淋漓不净1月入院,B超提示宫腔内高回声团,考虑内膜息肉可能性大,术后病理:镜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表现为密集排列的乳头状结构、部分为腺管样呈背靠背排列。免疫组化:ER(+,阳性率约30%),PR(+,阳性率约5%),NapsinA(-),PAX-8(+),P53(野生型),WT-1(-),P504S(-),GATA3(-),CD10(+),TTF-1(+),Ki-67(index15%)。结论 中肾腺癌是女性生殖系统较罕见的恶性肿瘤,源于正常的中肾管残留组织或残留组织的过度增生,发病率低,以宫颈为多发,少见于子宫体。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诊断常依赖组织活检、免疫组化和分子学,免疫组化中除GATA3是中肾腺癌较特异性标志物外,PAX8、CD10阳性也是其特征,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