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参与调控细胞生理功能的关键因子的c-JunN-末端激酶,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运用低能构象搜索及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两组构象,对N-苯甲基靛红肟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子对接构象,以立体场、静电场、氢键供体场和氢键受体场组合得到的CoMSIA模型最佳,相应的统计学参数: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759,相关系数r2为0.966,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2pred为0.703。根据RB方法所得到的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总结出对抑制剂活性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化合物的N取代基及R6位处于残基Ile70、Asp150、Ala151、Asn152和Ser193组成的疏水性空腔,因此引入体积较大的取代基有利于活性的提高,同时在N取代基上加以吸电子或氢键受体基团的取代将有助于提高抑制剂活性。靛红环位于负电荷残基Glu147附近,引入供电子或氢键供体基团有利于抑制剂活性的提高。同时结果之间可以相互解释并验证彼此的有效性,可为设计高特异性高活性的JNK3抑制剂提供线索和参考。
简介: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解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62-2000年经病理确诊、随访的7例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结果7例患者均有发热、皮下结节.肺部口罗音5例,腹痛4例,淋巴结肿大3例,肌肉关节痛2例,多浆膜腔积液2例,肝大2例,脾大1例.病因分析中,3例合并感染,1例外伤,2例结核.1例合并肝性脂膜炎.随访中,3例死亡,3例痊愈,3例好转,1例失访.结论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困难;一旦确诊后,应注意相应病因诊断;治疗上除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还应加强病因治疗.
简介: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体外药物敏感性,对培养阳性的15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UU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交沙霉素(96.67%)、强力霉素(90.67%)、美满霉素(88.67%)、司巴沙星(58.67%)、罗红霉素(39.33%)、氧氟沙星(18.00%)和阿奇霉素(8.00%).UU耐药率最高的为氧氟沙星(31.33%),其次为司巴沙星(18.67%)和罗红霉素(18.00%).结论:UU存在多重耐药,对UU进行药敏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株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荨麻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分期,急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患者50例,同时纳入我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对患者及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荨麻疹的急性期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7与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水平表达增高,且急性期表达水平要高于慢性期,提示两者参与了荨麻疹急性发作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目的对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进行动物局部安全性评价.方法家兔肌肉刺激试验:家兔后肢股四头肌im0.5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d,末次给药后48h和第25天对注射部位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后肢隔日im0.5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连续注射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iv给予1.0mL的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进行激发,观察豚鼠30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后肢im0.2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给药1次后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可导致注射部位肌肉出现局灶性炎细胞浸润,肌间质细胞增生,条索状化脓灶,停药25d后,上述病变消失.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豚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7%,25min内恢复正常,过敏反应评价为弱阳性到阳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异常.结论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安全性良好,不影响其临床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前后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5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变化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前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1周相比较,治疗后2周和6周,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R)组患者miR-2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D+P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同时也能指导晚期结肠癌临床治疗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