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在22纳米技术代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这种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生产制造更加质优价廉的集成电路产品的能力。采用22纳米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在一根头发丝的横截面上集成大约1000万个晶体管,从而使集成电路产品的功能更多样化,

  • 标签: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研发中心 突破性 纳米技术 集成电路技术 电子研究所
  • 简介:一项计划用于LockheedMartin航天公司(LockheedMartinAeronauticsCo.,Bethesda,Md.)生产F-35闪电II型隐形战斗机的低温钛加工工艺在芝加哥举行的2010国际制造技术展览会(IMTS)上公布。该工艺对现有的钛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

  • 标签: F-35战斗机 工艺制造 加工工艺 技术展览会 隐形战斗机
  • 简介: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的韦恩堡金属公司宣布其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增强形状记忆合金抗疲劳持久度的无夹杂物工艺。其中,一项机械调整工艺已经应用于0.18mm超弹性镍钛合金丝,提升了20%的高循环疲劳性能和50%的低循环疲劳性能。

  • 标签: 调整工艺 低循环 合金丝 镍钛 机械 美国
  • 简介:研究了去离子水作为球磨介质对Mn掺杂(Na0.5Bi0.5)0.88Ca0.12TiO3(BNC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相对于酒精,水磨样品的介电常数较小。介电常数温度曲线以及电容变化率温度曲线都比较平坦,在-55~250℃范围内,△C/G25℃≤±15%。介电损耗在100C以上时明显增大。比较和分析了XRD图谱和SEM图片,并借助于EDS探讨了微观机理。

  • 标签: 磨介质 去离子水 酒精 介电性能 微观机理
  • 简介:研究了高纯煤沥青作为粘结剂应用于高纯石墨制备过程中的混捏、辊压工艺,对高纯煤沥青各组分及结焦值进行了测定,考察了配料比、混捏温度、混捏时间、辊压温度、辊压次数等因素对混捏、辊压过程中物料的均匀程度、塑性及成型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混捏配料比为1:0.8、混捏温度为140℃、混捏时间为lh、辊压温度为140℃、辊压次数2~3次。结果表明,采用高纯煤沥青作为粘结剂应用于高纯石墨制备过程中的混捏、辊压工序,其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内外煤沥青粘结剂指标的要求,不仅具有较强的粘结性能,且杂质含量极低,能够满足高纯石墨制备对原料纯度的要求。混捏及辊压工序直接关系到后续高纯石墨产品的成品率。在此条件下,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塑性好、糊料成型效果好且产品表面光洁致密度高,为下一步等静压提供了合格的原料。

  • 标签: 高纯煤沥青 粘结剂 混捏 辊压 高纯石墨
  • 简介:金融风暴袭击全球,中国的有机硅下游部分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主营有机硅业务的跨国公司也因其产品的量大面广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不仅业绩下降,而且有的不得不宣布裁员。如美国迈图新材料公司在2008年裁了250名员工后,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再裁员100名,还要削减高管薪酬的10%。德国瓦克公司预测2009年销售额难超2008年,电子材料、有机硅及聚合物这3个部的发展将变得艰难。道康宁也宣布要在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800人,为了张家港硅氧烷项目的建设,于2009年4月初在上海签署了向中国和日本银行贷款的协议。

  • 标签: 有机硅行业 下游产品 中国 生产工艺 开发 单体
  • 简介:对于一种自行设计成分的超高强度衬板用合金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对比优化后工艺及原有工艺的耐磨性,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硬度均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影响最大。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50℃保温1.5h)油淬+(300℃保温2h)回火+空冷至室温。试验钢在热处理后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抗拉强度达到1839MPa,屈服强度达到1631MPa,硬度达到50.1HRC,冲击韧性值达到11.9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耐磨性在任何冲击功条件下均高于原有工艺

  • 标签: 热处理工艺 正交试验 超高强度 冲击磨料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