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研究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优化与管理策略。通过分析现有城市绿地布局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优化方案和管理措施。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规划理念,提升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效率和生态功能,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景观生态理论,探讨了园林绿地空间优化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深入分析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了其在园林绿地规划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文章重点讨论了园林绿地空间优化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保护和功能优化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策略,旨在提升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通过对某城市中心公园的案例分析,本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将景观生态理论应用于园林绿地设计可显著提升绿地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优化后的园林绿地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提高城市宜居性。本研究为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为了揭示福州市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成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福州市市区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市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Cr、Co、Ni、Cu、Zn和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在4类功能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Cr、Co、Ni、Cu、Zn和Pb重金属最大含量分别为100.62mg·kg^-1(化工路)、15.10mg·kg^-1(阳光城小区)、24.37mg·kg^-1(浦上大道)、59.04mg·kg^-1(南二环)、227.11mg·kg^-1(化工路)、169.85mg·kg^-1(化工路);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Co、Zn和Pb3种元素在4类绿地功能区达到轻污染,Zn和Pb的污染更严重;综合污染评价中,不同绿地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公园绿地。福州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较复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居民、游客所产生的丢弃物;单位绿地和居民区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生活垃圾;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就重金属元素而言,Cr、Cu、Zn、Pb元素主要受交通运输影响,居民生活影响次之;Co、Ni元素主要受居民生活影响。
简介:选择北京市三环至五环区域内7条不同宽度河流和滨河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宽度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的影响,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中旬,各选3个晴天作为观测日,分别对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和对照地进行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同步观测。在观测日,每天8︰00~18︰00,每2h观测一次,每天共观测6次。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河流具有增湿、降温的效应,并且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度效应也不断增强;其中,夏季河流的增湿、降温能力最强,春季和秋季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效应差别不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滨河绿地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低、中午高,降温、增湿幅度最大的时段为14∶00~16∶00;冬季,河流也具有降温、增湿效应,但是降温幅度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逆转;湿度效应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