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对于智能监测技术的运用已较为普遍,近几年已逐步成为第三方监测的主流。我司承接体育场改造提升工程钢网架拆除过程中运用该智能监测技术,由第三方单位编制的方案,经过多次评审,结合前期钢网架拆除全过程Midas受力分析结果实施。通过智能监测应变计的安装与使用,直接在后台网址直接查看全过程监测数据曲线,直观查看应力变化情况,并对比受力分析理论值,反馈对比数据,进行全过程反馈、对比分析,及时优化钢网架拆除工序。通过该技术运用,直观反馈钢网架在温度情况下的应力变化、人员高空作业是的局部应力变化、网架回顶过程中的整体应力变化、网架切割吊装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等内容。同受力分析理论对比,了解钢网架拆除全过程的应力变化情况。
简介:摘要:在当今铁路建设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高铁梁场依托工厂化、标准化等自有的施工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结合BIM技术对施工进行管理,实现高铁梁场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成为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论文通过对福厦铁路福井梁场的建设思路,详细介绍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及功能及BIM技术在梁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为后续铁路梁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简介:为揭示吉林省的太阳能资源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及M—K检验法对1960年以来长春、延吉代表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4787.4MJ/m^2·a,夏季太阳总辐射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吉林省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下降,且下降趋势不显著,20世纪60年代太阳总辐射较高,80年代达到最低值,90年代以后小幅度回升。春、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冬季太阳总辐射下降趋势显著,夏季呈显著增加。吉林省年日照时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地域分布差异;而在时间上也呈现出由春季到冬季依次减少的分布特征。吉林省的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变化趋势不显著,这对于利用太阳能资源是十分有利的。
简介:利用西北地区16个甲级辐射站1961~2007年的总辐射资料,和1961~1992年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资料,研究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发现,从1961~2007年总辐射的长期变化经历了"维持"、"变暗"、"变亮"和"回落"4个阶段。其中从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总辐射持续"变暗",之后开始转折"变亮"。"变亮"过程持续到9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之后振荡"回落"。各个季节总辐射的长期变化都表现出"变暗"和"变亮"这两个明显特征,其中冬季的"变暗"过程持续时间最长,"变亮"过程持续时间最短。从1961~1992年,直接辐射的变化过程为先下降后回升,散射辐射则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变化趋势和相对幅度决定了总辐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西北地区直接辐射下降的主要时期,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的下降过程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表现为省会城市和冬季的下降百分率最显著。这种特征表明气溶胶排放的增加或许是影响该地区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减小的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