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于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会标整体外形是地球造型,由数条彩色飘带和英文字母CPC环绕构成。CPC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会标图形由五种色彩组成,象征中国共产党与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党齐聚高层对话会,共商共议、平等交流,肩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民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责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将出席开幕式、全体会议、闭幕式等重要活动。另外,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报名参会。
简介:近期,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塑造和展示出全新伟大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坚强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向世界各国分享治党、治国和全球治理经验,塑造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新特征:在治党方面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理;在治国方面坚持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在全球治理方面负责任有担当、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简介:摘要:灾荒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个不可忽视并且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人们经常将“天灾人祸”连接在一起,“赤地千里”“十室九空”“人肉相食”的场景更是在史书中出现。1920年至193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死于灾荒的人口就有一千八百三十五万人。全国胜利解放以后,面对旧社会反动统治者长期破坏森林、水土的行为,和长年战乱所制造的灾荒,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得以恢复,所以灾荒在我国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刻扭转局势,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一起和自然灾荒顽强斗争,党和政府一直将领导人民战胜灾荒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
简介:摘要: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我革命”的概念,但在实践过程中,从党员个人和政党组织两个层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清算,实现自身的适应性调试和发展,构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有效路径,为新时代新征程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借鉴。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已胜利地迈进了21世纪,与此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了低谷,世界政治格局由二元化向多极化方向曲折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加大;二是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三是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各行各业,特别是政府部门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能否抓住这第二次开放的机遇,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四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许多深层次问题显化,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这众多问题都是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挑战,都要求我们党回答并解决,为此必须把我们党自身建设搞好。在充满挑战与希望的21世纪里,我们党应该怎么加强自身建设,怎么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面对这一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全面总结我党80年历史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和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建设的新理论。
简介:摘要:对斗争精神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充分认识斗争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及实践途径,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精神的内涵、斗争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发扬斗争精神的价值意义以及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途径对斗争精神进行研究。
简介: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是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开始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思想开始孕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法制建设重新步入正轨,依法治国思想初步形成。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标志着依法治国思想正式形成。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使依法治国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具有完整的理论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