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本文利用高斯平滑滤波处理的2002—2015年逐月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了西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西北地区陆地水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每月减少0.014cm,相当于每年减少53.5亿m3。在空间上,2002—2015年间陆地水储量减少区域约为224万km2,增加区域约为106万km2。各地区陆地水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达到年内最大值,陆地水储量处于盈余状态;冬、春季节为年内的低值区,陆地水储量处于亏损状态;陆地水储量的变化与降雨季节变化一致,表明西北地区降水是最重要的陆地水来源。

  • 标签: GRACE 陆地水储量 降水 时空分布 西北地区
  • 简介:本文首先运用气候趋势系数对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年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Mann-Whitney-Pettit方法(MWP)对气温和降水量进行突变分析,最后利用Morlet小波分析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1)气温总体明显呈上升趋势;突变年份为1988年,突变后多年平均气温比突变前增加12.7%;且存在7年左右的主周期.(2)近50年来,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并未检测出显著的突变年份;存在9年左右的主周期.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突变分析 MORLET小波
  • 简介:依据洞庭湖流域2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8年逐月的降水量资料,综合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洞庭湖流域近年来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960—2008年间,流域年降水量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秋两季表现为减少趋势,而夏、冬两季则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夏季的增加最为明显;但在1999—2008年的近10年间,流域年降水量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中除冬季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三季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在近10年间,流域内除个别站点年降水量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多数站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在时间分配上,夏、冬两季降水较流域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2.85%和3.07%,而春、秋两季则偏少1.35%和11.43%。其中,秋季9、10月份偏少明显,而变差系数同期则明显增大,带来入湖水量大幅减少和区域干旱发生增加等不良影响。

  • 标签: 降水量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洞庭湖流域
  • 简介:本文重点介龆了湿陷性黄土坝基变形对冯家山水库大坝的沉降、位移及裂隙产生的严重影响,以及设计、施工部门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过程,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 标签: 冯家山水库 土坝 坝基 大坝 裂隙 位移
  • 简介:分析气候变化下河川径流的变化规律及响应机制对河流流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和田地面站点1953—2014年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同古孜洛克站和乌鲁瓦提站1957—2014年径流数据,运用累积距平、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和田河源流区近60年的径流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发现:和田河源流区径流年际变化趋小,径流数值更加稳定,并在前期减少的情况下,在2006年发生突变,径流明显增大;和田河存在25~27年的主周期和6~9年的第二周期。在过去60年中,和田河经历了“丰-枯-丰-枯-丰”的交替变换,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然表现为径流增加趋势;和田河径流的变化是气温、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气温是影响和田河径流变化最为主要的因子。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上,和田河径流对于气温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标签: 和田河 径流特征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M-K突变
  • 简介:西南水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对于大型水电工程来说,抗震防震更为重要。金沙江银江水电站坝址区发育有雅江桥韧性剪切带,在工程勘察期间,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对其活动性和构造岩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雅江桥韧性剪切带为深部形成,在金沙江下切,西部地壳总体上升的综合作用下露出地面,显微构造、测年分析表明该韧性剪带早更新世后没有活动的迹象,其构造岩工程地质性状较好。

  • 标签: 银江水电站雅江桥 韧性剪切带活动性 构造岩 特征研究
  • 简介:以额济纳三角洲2011年生态输水期间(4月)和生态输水间歇期(8月)两次巡测水样的水化学数据为基础,运用Kriging插值、Piper图等方法,综合分析单次生态输水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河岸带、戈壁带和农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4月相比,8月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未发生明显改变,但TDS(总溶解固体)(2211.7~2974.3mg/L)、总硬度(251.5~357.3mg/L)以及各主要离子含量显著增加,空间变异系数增大(112.6~157.5);空间上,地下水化学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TDS由小于1000mg/L增高到大于3000mg/L,垂直河道方向,距河道一定距离存在TDS峰值带;额济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潜水蒸散发、生态输水和抽水灌溉等。

  • 标签: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干旱区 额济纳三角洲
  • 简介:利用597个气象观测站点1959-2014年的降水数据,按3个月(季尺度)为单位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我国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相应的干旱分区,同时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时间序列的特点,识别了干旱周期,系统性地分析了我国季节干旱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春季干旱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流域等地,夏季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地区,秋季干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东南沿海、辽河流域等地,冬季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太湖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等地;②我国主要干旱周期在10-15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干旱的第一主周期依次为13a、11a、4a和10a。

  • 标签: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小波分析 中国 干旱分区
  • 简介:为进一步认清河北省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在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取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特征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成因分析等手段阐明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关键水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文安县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0.56~4.19mg/L,总体分布是中北部偏高;其关键水化学特征是pH值7.7~8.7、总碱度高于211mg/L、总硬度低于90mg/L,水化学类型为典型的Na-HCO3型;在文安县地下水环境条件下,总碱度、碳酸氢根以及钠离子是促进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关键水化学因素;当2.0mg/L<F-<3.5mg/L时,地下水中Ca2+与F-有拮抗作用.通过氯碱指数和饱和指数分析可知,研究区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水-岩间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和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反应.

  • 标签: 文安县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水化学性质
  • 简介: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例,用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对水循环要素进行定量模拟,分析水循环特征,进行定量的耗水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节水改造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研究区补给水量主要是黄河引水,消耗水量主要是作物腾发;地下水补给主要是渠道渗漏,应继续加大渠道衬砌力度,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随着补给水量的减少,消耗水量也跟着减少;消耗水量中作物腾发受补给水量的影响较大,其它水量消耗要素受补给水量影响不明显,在进行节水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作物生理和生态的基本需水要求。

  • 标签: 水文模型 解放闸灌域 水循环模拟 水循环特征 耗水分析
  • 简介:坡耕地在黄土高原分布广泛,具有地面平整度差和水、肥、土流失严重等特点。为探讨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水力学特性,采用张力入渗法、压力膜仪法以及沙箱法,对黄土高原晋西北神池县坡耕地不同深度土层分别进行原位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土壤的累积入渗量与负压水头有关,表层土壤的累积入渗量最大;土壤饱和以及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低吸力阶段(h〈100cm),随吸力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逐渐下降,高吸力阶段(h〉100cm)土壤持水能力变化不大;结构性孔隙和基质性孔隙最大值所对应的负压水头分别为-37cm和-325cm。

  • 标签: 黄土高原 坡耕地 试验 土壤水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