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99年9月,在新中国50华诞前夕,我省作家汤世杰同志又一部很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土地诗篇》,作为云南省国庆50周年献礼义学作品之一,正式出版问世了。今年5月,在省科协、省作协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共同组织的对该作品的研讨会上,这部作品再次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我很早就听说了这本书的采访和写作情况。该书是关于土地与农人、科学和科普工作的书,是农村题材、科普题材的文学作品,是第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科普工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这是一个很新鲜的、很有价值的写作题材。在我省文坛泰斗李乔先生等作家的热情倡议下,在省科协王淑珍副主席等同志的积极联系、全力辅助下,在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从4年前开始,作家汤世杰就激情昂然地投入到对该书的采访写作中。3年前,这部书的部分内容,
简介: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1936一)荣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褒奖词陈述的理由是"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略萨获奖,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略萨不仅名声太大,成就太大,影响太大,而且入围太多次了;意料之外,是因为诺奖的评委们一般不大习惯做锦上添花的事,他们更喜欢自己发现,比如凯尔泰斯、库切和米勒均属于幸运者。略萨获奖,自然当之无愧,但是出于读者的自私,更期待能够通过这个特殊的奖项与被
简介:当今的西藏,被人们喻为世界上最后的一片净土,她独具特色的人文地理吸引着国内外各方人士扑朔而来。一时西藏成了人们实现各自愿望和梦想的场所。人们游西藏、看西藏、写西藏,有关西藏的图文书红火起来。这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了西藏的神奇和美丽,然而这些书大多正如王德先生在他的《以雪山草原为背景》一文中所说:“而冷静地审视这些图书,就会发现它们大都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切入,只是作浮光掠影式的介绍,局限于对西藏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描绘,往往带有猎奇的成分,带着故作姿态的夸张,给读者呈现的是旁观者眼中的西藏。”“而《西藏最后的驮队》一书则明显地超越了这些图书,它带有史诗的特质,抵达了西藏文化地层的腹地,给我们呈现的是本色的真实的西藏,是一部摆脱了单纯的旅游类套路,走向了厚重与博大,走向丰富与深邃,走向全景式立体地展现藏民族的文化与民俗,历史与现实。”《西藏最后的驮队》作者加央西热,出生于藏北草原,是牧民的后代,不仅熟知驮队生活,小时还亲自参加进驮队的驮盐生活。他对驮盐队的叙述完全采用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民俗和历史资料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西藏最后的驮队》出版后,在拉萨和北京举办了作品研讨会,让我们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吧。
简介:加华作协作品选中的短篇小说,其素材和文体类型可谓多样。这与作家的出身地不同、创作经历各异及生活经验丰富有关,同时与加拿大对少数种族采取的包容政策及宽松的社会氛围有关。这些作家大多是第一代移民,因此他们的移民感受较多反映在作品中。作品时空背景多为加拿大,内容多讲述移民生活,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太空人家族'现象。作品中可以看到加华文学的某种独特的面貌:往往描绘适应移民生活比较好、逐渐成为加拿大人的华人,尤其表现了新形态的跨国移居者形象——他们把国籍看成是一种手段,且具有21世纪游牧民式思维方式。加华文学是一种少数人从事的文学,也就是说,作为今天正在形成的跨国移居者文学的一部分,具有冲击主流文学从而改变文学整体叙述的潜力。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中无名姑妈从被父母家人疼爱,到被整个社会和家庭所抛弃,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人生轨迹.该论文指出:无名姑妈在婚后不幸"出轨",触犯了封建道德标准时,封建社会和家庭没有给予她理解和同情,相反,他们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集体对她进行残酷的惩罚和羞辱,最终迫使她失去生存空间,无奈走向毁灭.封建社会和家庭是她悲剧人生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