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圣器厅(NewSacristy,1519-1534)既是米开朗基罗最早的建筑设计之一,也是他唯一集建筑设计与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作品,体现了其对这两种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深刻探讨。新圣器厅向来是米开朗基罗研究的焦点,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米氏整个计划背后的创作理念,学界尚乏深入的剖析。在维尔德、托内和奈高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文艺复兴盛期的"比较论"为大背景,对米氏的新圣器厅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通过对陵墓雕塑与建筑空间之间关系的仔细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草图和文献记载,透析米氏对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探索,并试图揭示他跨界的选择背后所蕴含的创作意念。
简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学校课程文化选择的主导理念。自学堂乐歌以来,在中西方音乐文化价值的论争中,西方音乐因为“先进”、“发达”而成为学校音乐课程最有价值的知识,也成了学校音乐课程建构的主体性文化。随着文化相对论对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渗透,人们开始关注学校音乐课程建构中被压迫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其教育问题,于是,出现了“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又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来临,文化价值平等性和多元化存在等观念被人们所共识。在这个背景下,学校音乐课程内容中增加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内容。以上这些变革都体现了音乐文化价值观对学校音乐课程文化选择的影响与作用。
简介:马列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随着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进步,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校“两课”教学理应作相应的变革,以便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政治教育功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特别是我们艺术院校的“两课”教学至今没有摆脱被动局面,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群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犹如在茫茫大海中亮起了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为我们高校“两课”改革指点了迷津。笔者认为,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上述原则,改变现有教材的体系结构,使教学内容少而精,这正是根本改善艺术院校“两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简介:"启蒙的绝境"和"娱乐至死"构成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语境和国际语境,也决定了网络文学在价值观上整体的"回撤"姿态。"清穿"一"穿"回到启蒙前,通过消解爱情神话的幻象而解构爱情的主体,从而缓解人们的价值危机和情感焦虑,形成"反言情的言情模式"。在"后撤"的总体态势下,网络小说《间客》的逆流而上特别值得关注。小说以幻想的方式在"第二世界"重新立法,以个人英雄主义坚持启蒙立场,在没有"另类制度选择"的总体困境下,坚持"个人另类选择"的权利。在文学传统上,《间客》是《平凡的世界》的延续,但在现实主义的乌托邦叙述已经不再可能的今天,只能在"异托邦"里建立另类个人选择的幻象空间,并以此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