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抗战后国民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开始沿承总理遗教,实施“宪政”统治。为了使其宪政之治初备民主色彩,国民政府决定将乡镇保长的产生模式由委派制转变为选举制。甘肃乡镇保长民选亦在国民政府的一再催促下于1945年开始实施,然因其地僻处西陲,财力、人力均极缺乏,民众思想陈陋痼弊,乡镇保长民选一开始便举步艰难。加之内战的爆发和田赋兵役的持续加重进一步加剧了村民与乡镇保长的矛盾,乡镇保长职位不再成为乡村精英竞逐的对象,随选即辞或被迫就任者屡见不鲜,本欲借助选举以提高乡镇保长素质的民选制度却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权力结构的失衡。面对乡镇保长群体性劣化和乡村秩序的紊乱,甘肃省政府在内战尾歇之际被迫将乡镇保长的产生模式再次由选举回溯为委派。乡镇保长民选的异化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宣告了国民政府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处不利的时境下试图通过民主的幻象来挽救日趋消亡的政治声誉,其结果只能是一场民主的滥觞。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石,因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用经济的硬实力支撑文化软实力,用文化的软实力引领经济的硬实力,才能双轮驱动,比翼双飞。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重塑山西形象”,也要从源远流长的山西地域文化中汲取力量,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山西地方志办公室积累“二轮修志中”的重要成果,完成“十二五”全省地方志修纂的重大规划课题,于2013年12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和北岳文艺出版社联袂出版了4钜册4589千字的《山西省乡镇简志》,这是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认真评阅一番。
简介:党的基层民主实践具有特定的规律性。本文选取最早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乡镇——上海吕巷试点,进行分析演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民主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构成试点的宏观社会基础,为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提供时空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基层党建状况、上级组织倡导,形成直接动因,奠定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现实条件;群众基础、策略基础和政策基础,保障了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可操作性,构成行为条件;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主体信念内化,考量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普适性,构筑深化条件。本文客观地指出了吕巷试点的困惑,对党代会常任制实践"一波三折"理论与政策根源做出分析,并展望基层民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