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电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苏东海16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对伊拉克国家博物馆17万件历史文物的洗劫,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特殊浩劫,是对人类保存历史记忆的一次重创”。

  • 标签: 伊拉克 国家博物馆 人类文明 文物洗劫
  • 简介:西藏现代美术从古典美术发展而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直至20世纪初,西藏现代美术才与藏族奇僧根敦群培同时降世。其后的百年历程有过艰难曲折、有过长足进步,但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基本与我国的近、现代历史同步。或可说.西藏现代美术是西藏现代历史足迹的印证.也是这一时代西藏艺术中成就突出的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者和作品。

  • 标签: 现代美术 西藏 现代历史 美术发展 根敦群培 百年历程
  • 简介:<正>中国北方沙漠化与人类社会课题组(简称沙漠考古课题组)于今年五六月间对内蒙西部吉兰泰盐池附近的乌兰布和沙漠和额济纳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属巴丹吉林沙漠的西部)进行了近40天的考察,得到了一些重要收

  • 标签: 中国北方 沙漠化 内蒙西部 人类社会 乌兰布和沙漠 额济纳旗
  • 简介:祈福是迄今尚存于华北地区的一种传统宗教仪式,其渊源可追及明清时代。孝女祈福则是女性为在世父母祈愿的一种仪式活动,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民间宗教文化内涵。虽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霜,但其基本特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而言,民俗化、生活化是其主要特点,功利性趋向淡化,宗教服务性逐渐增强则是当下的一种基本取向。孝女祈福仪式,不仅见证了民间宗教职业者的身份特征及其小群体活动特点,而且呈现了一个比较生动,具体的民间俗祀的展演过程。

  • 标签: 孝女祈福 弘阳教 交供仪式
  • 简介:绪论:已有成果及研究范式一直以来,陶器的起源始终都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亦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课题。在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史中,作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并推动文化巨大进步的,乃是以陶器的发明和出现为其重要标志。综合以往关于陶器起源的研究,主要的认识来源于民族学的推断以及考古学的发现。

  • 标签: 文化进程 石烹 时空框架 末次冰期 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有清一代,格鲁派喇嘛的祭司地位深刻影响后人对清代皇权形态的理解,尤其在与元代皇权形态的比较时,便产生了更多的争论。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前来承德朝觐,乾隆皇帝模仿后藏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围绕这一寺院的妙高庄严殿顶的八条金龙,产生了一个意涵丰富的传说,本文综合运用历史与神话学方法,详细分析了这一传说的内在结构与文化意涵,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了元清两代的祭司与皇权关系模式的差异。

  • 标签: 铸造 献祭 王权 祭司 格鲁派
  • 简介:人类社会中的宗教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功能,社会控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论述了宗教在中国乡村社会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宗教 人类学 社会控制
  • 简介:跳盘王是广西大瑶山地区瑶族传统的宗教仪式。在这一传统仪式的背后,“情”与“怵”交织于仪式主体、客体和媒介三个符号关系之中。本文在全面阐述瑶族师公跳盘王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初探跳盘王仪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 标签: 瑶族 跳盘王 象征意义
  • 简介:本文报告了广西壮族三个组群居民的ABO血型及MN血型的调查结果。资料分析表明这些位于地理位置较封闭地区的壮族唇民处于一种遗传平衡状态,与周围其他民族混血程度较轻。本文还通过壮族三个组群这两种血型分布特点讨论了他们与其他地区民族的遗传关系。己有的研究表明,血型的分布具有种族特征及地理特征。血型在不同种族及同一族种的不同群体中有一定的差异。壮族的血型分布虽然已有过调查报告(陈俊杰等,1965;血型调查组,1980年),①、②、③但是自秦汉以来历代都鼓励壮族与汉族通婚,因此一般相信壮族是一个与汉族高度混血的群体。不过,广西区民族研究所的壮族史专家认为,在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混血程度是轻重不同的,在比较封闭的地区壮汉混血程度就比较轻。据此,为进一步了解壮汉混血程度较轻的壮族群体的血型分布特征,我们得到了广西区民委及广西中医学院的资助,并在有关方面专家的指导下,对广西区境内部分较为封闭地区的壮族群体进行了ABO血型及MN血型的调查。

  • 标签: 血型基因频率 广西壮族自治区 MN血型 血型分布 人类学 组群
  • 简介:说起收继婚,更多的人把它看作是一种奇风异俗,似乎仅仅是历史上的一种“另类”。而本文试图用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论述匈奴风俗中的“收继婚”,使读者摆脱这种态度,以一种客观的角度来审视收继婚的存在发展的合理性。

  • 标签: 匈奴 收继婚 人类学
  • 简介:1933年罗香林先生的大作《客家研究导论》问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世人揭示了客家人的民族属性以及其源流、特性和方言、文化教育等文化特征。1980年代以后,客家研究在大陆重新兴起,这一时期的客家研究(特别是客家人的源流属性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罗香林的观点而展开的。很多人都把罗氏观点解读为“客家是中原移民后裔和客家血统的纯正、高贵”、“客家人本是‘汉族嫡派’、‘中原衣冠’;同时认为罗氏的观点形成抑或其研究路径主要源于其对族谱的分析和正史材料的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正是导致其研究存在很多缺陷的原因所在。

  • 标签: 客家研究 导论 人类学 重读 族群 中原移民
  • 简介:劳格文(JohnLagerwey)教授为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和道教研究专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EcolePratiquedesHautesEtudes,简称EPHE)。他有关道教研究的著作有:《无上秘要一六世纪道教全书》(1981年),本书对汉魏六朝时期道教的研究有很重要的贡献。他的《中国社会争历史中的道教仪式》(TaoistRitualinChineseSocietyandHistory)(1987年),则是第一本关于道教仪式的英文专著。该书首次将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结合起来,全面地阐释了道教的仪式。劳格文先生治学严谨,成果丰硕,被公认为是法国道教研究很重要的学者。

  • 标签: 客家研究 人类学 访谈录 道教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 汉魏六朝时期
  • 简介:“盛世收藏兴”,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提高,人民币的投资收藏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人民币是人们接触最多的收藏品之一,人民币保值与增值的潜力在藏品市场中得到体现,而且也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认可。从收藏角度看,人民币收藏门槛低、入门快、资金占用少、轻巧便于保管并很少有赝品。许多旧版纸币在藏品市场中成了抢手货,价格不断攀升,这些对收藏者来说是一种鼓舞作用。

  • 标签: 钱币收藏 人民币收藏 杂谈 现代 收藏品 资金占用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的“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的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的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的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的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 标签: “现代性” 卫生建设 “现代” 反思 晚清 中国社会
  • 简介: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人类学、民俗学关注的重点,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旅游化"传承模式也一直在学术领域存有争议。台湾布农族在探索族群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用部落旅游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用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对其形式、内容、特征等进行考量,有助于客观评判部落旅游模式在原住民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实际效果,为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方式探索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原住民 人类学 表演理论 旅游化传承
  • 简介: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民族学与人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2016年5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从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以及系统性与专业性等三个方面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应具备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本文就民族学与人类学自身的学科特色,从这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下我国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建设作几点思考。

  • 标签: 新时代 民族学与人类学 学科建设
  • 简介: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中国乡村权力研究的进程。并考察了其研究取向和方法上的转变,最后总结了中国乡村权力的人类学研究所带来的两点启示:一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基层群众所握有的大众的权力,二是我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话语转变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

  • 标签: 乡村权力 研究进程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