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杰斐逊从人类理性和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坚持洛克式自由主义观点,激烈批判欧洲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对欧洲强权政治的极端厌恶,强调国际关系中的道德和正义原则。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美国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理想的先行者和试验者,其外交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目标,为非道德的国际关系作出榜样。杰斐逊外交思想融合了美国例外论与古典自由主义理念,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起源,对当时和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杰斐逊 外交思想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美国外交 正义原则
  • 简介:“我写作,故我存在”──谈萨特的文艺袁义江,李彩蓉1964年,萨特发表了自传体作品《词语》,在这部著作中,萨特运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细致地分析了他的童年,回顾他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指出他的思想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研究萨特思想...

  • 标签: 萨特文论 作家 文学作品 散文艺术 存在主义 审美意识
  • 简介: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在客家地区,有的地方按姓氏来区分口音,大量带“屋”的地名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有些谚语反映了客家宗族的内聚与外御思想。此外,宗族观念对客家地区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承续也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客家方言 客家人 宗族观念
  • 简介:<正>1991年4月11日,县文管所根据农民提供的线索,在蒲江县城东3.5公里处之东北乡金马村5组关子门发现唐代“经变”造像石窟1处。该石窟位于蒲江通往眉山的古道旁。此石窟,从未见诸文献记载,文物普查时也未发觉。发现时石窟已被乱石、泥土掩埋一半。经过清理、冲洗,现已全部显现。该石窟造於一块白砂石包上。石窟顶部为平顶,高1.6米,宽2.4

  • 标签: 唐代 石窟 造像 无量寿佛 观世音 菩萨
  • 简介: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生,坎坷潦倒,贫困寂寞.这是一个有志趣、有追求、有才能、有节概的文人在那个重门阀、轻才华的时代的必然命运.陶渊明只活了63岁,却经历了3个朝代10个皇帝的统治.其时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南北对峙,军阀混战,阶级对立尖锐,民族矛盾激烈,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的年代;而陶渊明终其一生,却对理想孜孜以求,对学问探索不辍,把读书做学问看成是人生最大乐趣——这同他所处的时代氛围,不能不说形成了巨大反差.

  • 标签: 陶渊明 读书观 章句之学 儒家经典 晋宋之际 魏晋清谈
  • 简介:洛克不赞成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关于财产起源于社会契约的看法,认为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会通过劳动来'占用'一些东西。'占用'是财产权的依据与基础。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融入劳动对象时,它们便脱离了自然状态成为了劳动者的财产。这样,洛克便充分证明了财产的起源与王权无关。国王无权支配臣民的财产,臣民有保护自己财产的权利。他的这些看法对近代欧洲社会和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约翰·洛克 格劳秀斯 普芬道夫 契约论 社会契约 英国政治
  • 简介:王闿运一生喜论兵事。在兵事议论中,他提倡统治者为政当秉承“假之勿忧”的历史传统,重现实反思中的历史省察,主张在兵事战备中知己知彼,并曾亲身参与兵事谋划。王闿运重视史学研究中的史识与史才,强调史学研究于现实问题的致用价值,提倡秉笔为史,以史为鉴。在晚清时期,王闿运的“史学以应世”的史学既是对中国经世致用优良传统的继承,又顺应了变革时代的学术趋势。

  • 标签: 王闿运 兵事 史学
  • 简介:<正>聪慧而狡黠的鼠少小的年纪,在祖母的膝下常常听她教我学念那首人人会唱的《小老鼠上灯台》的歌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咕吱咕蹦下来。”那时不懂得这歌词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只知道老鼠既好玩,又讨厌,每到晚上就出来偷吃家里的食物,连灯油也不放过,还听说老鼠把谁家小孩的耳朵咬掉了一大块。多少年了,这歌词,现在居然也还记得。

  • 标签: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十二生肖 文化英雄 内部资料 神话传说
  • 简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的阶段性演进过程;而作为这种山水自然影响下的产物,越来越多地把山水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从而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

  • 标签: 山水诗 中国文人 东晋诗歌 隐逸 玄言诗 自然观
  • 简介:清末民初,苏州先后出现30多个按城镇街道区域划分、主要由商人领导和组织的地方自治性组织——市民公社,其中成立最早、档案保存最完整的是前大街市民公社。苏州市档案馆保存的前大街市民公社档案包括组织成立、章程细则、机构设置及职员姓名、收支报告和主要活动(市政、卫生、消防、治安、税赋、慈善等)五方面内容,对于研究清末民初商人组织情况和苏州地方史极具价值。包括前大街市民公社档案在内的苏州市民公社档案于2010年3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 标签: 苏州 观前大街 市民公社
  • 简介:针对孔孟在入仕问题上的理想主义所引发的矛盾和困境,荀子提出了士人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君主采取相应的入仕策略等主张。苟子入仕的现实主义取向拉近了儒家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造成了儒家理想主义的缺失。

  • 标签: 荀子 入仕 孔子 孟子
  • 简介:本文采用诠释学文本解读的方法,通过对20世纪两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一赖特和柯布各自提出理想城的语境与文本进行分析,解释了光明城与广亩城的城市形态结构与建筑师各自的世界与思维方式的内在关系。光明城反映了柯布的二元辩证思维。广亩城反映了赖特的有机整体。文章最后对二者的乌托邦式规划理论进行了哲学批判,分析了其中的矛盾性主要在于对城市、市民及二者关系的认识论缺陷。

  • 标签: 理想城 城市规划 现代主义 辩证 有机
  • 简介:罗伯斯庇尔曾经反对死刑,后来又支持死刑,成为革命恐怖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从表面上看来,其态度发生了巨大转折。但在这背后,罗伯斯庇尔持有一个不变的原则——人民主权至高无上并不可分割。他反对死刑,实际上是运用此原则限制国王和议会权力;支持死刑,则是将这一原则用于为群众运动辩护,以及建构国家恐怖。罗伯斯庇尔的死刑观展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内在政治逻辑。

  • 标签: 罗伯斯庇尔 死刑 法国大革命 人民主权
  • 简介:布朗肖认为,西方哲学史上一切有关死亡的哲学话语事实上都是对死亡的篡改,将死亡简化成积极的那一面,即与主体相关的那一面,而真正的死亡却从未被思考过。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内,死亡更是被纳入了主体性的权利范围之内,尤其是作为死亡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自杀,成了这种主体性的死亡膨胀的极致。而布朗肖通过分析自杀中存在的两重悖论,而实现对自杀的解构,从而也使主体性的死亡面临困境。

  • 标签: 主体性 自杀的悖论 死亡的不可能性
  • 简介:一般认为南京方山南麓的洞玄是吴大帝孙权于赤乌二年(239)或三年为葛玄所立,但此说并无史实及考古依据,故只是一个传说,推测是南朝道教灵宝派道士或葛氏后人杜撰。洞玄实际上始创于南朝,可能即梁代天印山之崇虚馆。至唐末,洞玄列入道教洞天福地的“七十二福地”之一,从而名扬海内。南唐保大初年,中主李璨为其母宋太后在方山敕建的宝华宫实乃就洞玄旧址扩建而成。宝华宫规模宏大,是洞玄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因避宋代国讳,洞玄改名崇真,或称洞元。明代,洞玄再次重建,并恢复了洞玄的旧名。

  • 标签: 方山 洞玄观 崇虚馆 宝华宫 崇真观
  • 简介:长时间以来,博物馆是一个具有清晰意识形态定位的机构,所展现的是市民阶级的世界和价值。但是,在一个后现代的“为了所有人”的城市中,也要求有一个“为了所有人”的博物馆,它必须吸纳多元的理念,并传达各种声音。如此一来,博物馆自身的设置、诠释范式必须作出持续的改变,遵循一种与变革时代相适应的“新日程”。不仅仅是在文化政策领域,而且也在身份认同政策领域、乃至政治领域,博物馆都应当进一步完善、强化自身的活动。

  • 标签: 博物馆 世界观 多元化 新日程
  • 简介:钱澄之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之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回应了史书不信的问题。他用"彰往而察来"统领易学和史学的经世精神,并在以史证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完善易学变通观和传统的社会变革理论,他很好地坚固了遗民的价值世界。同时,钱澄之主张以"《易》理"概念来规范史学研究视野,有效避免了后者狭隘化的弊端。

  • 标签: 钱澄之 史学观 易学思想 经世
  • 简介:说鲁币者,过去大多语焉不详,也没有田野发掘可靠记录可查。因此探讨孔夫子的货币也确是一个难题。一探讨孔子的货币,不能撇开孔子的商业,更不能撇开鲁国的货币问题。如果我们以保守的论断来衡量鲁国的货币,就无法观察到孔夫子货币的史影。鲁币的史影其实是非常清楚的。我过去在拙作《齐鲁考辨》中,提出鲁国的鲁字就是鱼,鲁与商族子渔氏有关。伯禽所都的曲阜为商奄所在地。其族是鱼的首族。后读李白风氏

  • 标签: 伯禽 春秋时期 族子 龟币 春秋战国之际 龟贝
  • 简介:玛特是一个概括古埃及人世界的概念,其内容涵盖宇宙秩序、社会伦理、个人修养等多方面。它高度抽象,在表达方式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且变化不大,所以一直被看作是古埃及文明保守性和延续性的象征;也有些学者认为它含义过多,无法翻译。本文概述了玛特在古代埃及史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指出这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古王国时期,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赋予它'和谐'和'有序'的含义;第一中间期的社会动荡和中王国的再度繁荣使人们开始了对'正义'和'公理'的思考;而新王国时期帝国的强盛和国际化的潮流促成了对真正意义上的'真理'的求索。

  • 标签: 玛特 古代埃及 古埃及文明 赛里斯 个人修养 金字塔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