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止喘汤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哮喘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止喘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止喘汤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钢丝内固定治疗青少年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3月,钢丝内固定治疗青少年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3例,膝关节后内侧倒“L”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通过1年以上随访行疗效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以Lysholm评分系统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6月(12月~25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3~65分,平均(48.45±5.23)分;术后83~96分,平均(91.34±6.53)分。优11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2.3%。结论钢丝内固定治疗青少年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简介:目的:观察清金止嗽化痰丸镇咳、祛痰、平喘、抗炎和通便作用,并与原工艺清金止嗽化痰丸比较。方法:用小鼠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法、豚鼠引喘和大鼠气管排痰试验观察该药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用大鼠足爪抗炎、小鼠碳粒廓清和通便试验观察该药的抗炎和通便作用。结果:清金止嗽化痰丸1.5g/kg能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降低咳嗽次数,促进气管酚红排泌量。该剂量还促进大鼠痰液分泌量,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度。3.0g/kg提高小鼠吞噬指数,增加总排便量及实热便秘小鼠干粪点数。6.0g/kg缩短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结论:清金止嗽化痰丸具有明显镇咳、祛痰、平喘、抗炎和通便作用,该药新工艺与原工艺同等剂量比较上述作用均无显著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指伸肌腱止点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经手术证实为手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患者58例,年龄5~71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18例,分析手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超声诊断分型及不同超声扫查方法的差异,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诊断与X线诊断评估手指伸肌腱止点骨性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性之间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手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骨性损伤和腱性损伤2种类型,图像特征表现为82%出现断端回缩增厚、86%出现连续性中断、77%出现回声降低、36%提示撕脱性骨折或基底部骨折、70%动态观察出现断端间距增大;与手术结果相比,高频超声在诊断指伸肌腱止点骨性损伤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75.7%、阳性预测值(PPV)为72.4%、阴性预测值(NPV)为86.2%、准确性为79.3%,诊断腱性损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72%、PPV为81.1%、NPV为85.7%、准确性为8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X线检查不能诊断手指伸肌腱止点的腱性损伤;未使用超声耦合垫直接超声扫查与使用超声耦合垫超声扫查诊断指伸肌腱止点损伤,两种扫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5,P=0.001)。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诊断分型,是指伸肌腱止点损伤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所有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实验要求随机挑选66例患者纳入实验。根据其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后33例患者)和对照组(前33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应用缝线锚钉修复法(实验组)和传统钢丝缝合法(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34.29±6.29)min,和对照组的(58.67±8.16)min相比明显更短。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缝线锚钉修复法和传统钢丝缝合法进行对比,前者更适合应用于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治疗中,其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同时跟腱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与止血检验对支气管镜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大出血、血栓形成和窒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36 785例次的支气管镜诊疗操作中50例出血超过30 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有无窒息症状、出血量大小(> 100 ml为大出血)和有无血凝块患者间D2聚体(D2)、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比值(PTR)、凝血酶原国际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bg)、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结果14例窒息发生患者中的D2、PTINR异常发生率和Fbg水平显著高于36例未发生窒息患者(P值分别为0.033、0.006和0.006);31例发生小出血患者和19例发生大出血患者比较,大出血患者Fbg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出血患者(χ2 = 4.402,P = 0.036);36例未发生血栓患者与14例发生血栓患者对照,血栓者PTINR、Fbg异常发生率远高于非血栓者(P值分别为0.006和0.041),Fbg水平亦然(t = 3.446,P = 0.001);以止凝血功能异常作为暴露因素,窒息患者比非窒息患者、大出血患者比小出血患者和有血栓患者比无血栓患者间的21个比值比(OR)在0.355 ~ 14.400,其中16个OR值大于2.500。结论对止凝血功能检查异常者,在行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时,应谨防大出血、血栓形成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肝熄风止颤针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例)和观察组(n=10例)。对照组为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平肝熄风止颤针刺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出现眩晕、心率减慢、反应迟钝、血压降低的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采用平肝熄风止颤针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利于稳固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各种抗反流术式中,重建"贲门-阀门"因与正常抗反流原理类似,一直是相关学者探索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演进优化,目前设计的浆肌瓣吻合包括隧道式肌瓣吻合、Hatafuku设计的瓣膜成形术、单肌瓣吻合和双肌瓣吻合等。其中,双肌瓣吻合因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食管胃结合部抗反流的机制、食管残胃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