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进行安全性研究。方法获取HepZJ培养上清液,通过PCR联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支原体检测,通过显色基质法进行内毒素检测;将HepZJ细胞悬液经尾iv进入SD大鼠后观察其生存情况并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剖检,通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析该细胞系的生物分布;将HepZJ细胞悬液sc进入BALB/c-nu裸鼠后分析其致瘤性。结果HepZJ支原体检测电泳图未见阳性条带;内毒素检测浓度〈2EU/mL;SD大鼠尾ivHepZJ后生存情况良好,血液、肺脏、脾脏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GAPDH-Human和TERT-Human基因表达,血液中12h后、肺脏和脾脏中1周后基本被清除,剖检过程中未见肿块形成;裸鼠scHepZJ后无硬性肿物形成。结论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无支原体、细菌污染,进入体内后无明显副反应及致瘤性,具备应用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泌尿系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10月36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以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为依据,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及其临床症状和结石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8∶1;其中合并感染的患者以女性为主,占73.73%;泌尿系结石高发年龄段为41~70岁,71岁以上泌尿系结石患者人群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最高(P<0.001);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此外,肾脏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结石部位组;多发性结石(肾脏+输尿管)患者尿路合并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其它结石部位组(P<0.01)。结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密切关注中老年女性泌尿系结石患者以及肾脏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情况,积极预防、及时治疗,有助于缩短泌尿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低浓度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免疫功能及白细胞(WBC)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连市某一家具厂作为调查点,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企业装配、涂装和包装岗位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检测与评价,选取96名工作年限大于两年的苯系物接触工人和83名非苯系物接触人员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检测作业工人血WBC、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lgM)和补体C3、C4含量了解苯系物接触工人的健康损害情况。数据处理两组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作业环境中苯、甲苯、二甲苯、超标率分别为72.1%、37.3%、16.5%;家具厂作业工人WBC、血清IgG、IgA、lgM和补体C3、C4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具厂作业场所苯系物污染较为严重,对作业人群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CT扫描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CT扫描(150mAs,120kV)观察组给予低剂量的CT扫描(50mAs,120kV)。扫描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检出结石数量和诊断率的比较上不具有差异性(P>0.05)。而在成像质量上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泌尿系结石疑似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采取低剂量CT检查即可达到临床要求,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钬激光在泌尿系腔道模型中的局部热效应。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3—12月进行。建立静态介质模型:在常压、25℃恒温、50%湿度的环境下,将内径为1 cm、装有1 ml工作介质的玻璃试管置入300 ml 37℃恒温水浴烧杯中,将550 μm激光光纤置入试管内工作介质中,连续激发激光60 s。利用电子温度测定仪连续记录试管内水温变化。激光工作模式分别设置为粉末化、碎块化、"爆米花"模式,功率设置为10~20 W,工作介质分别为生理盐水、蒸馏水、5%甘露醇溶液,记录不同模式、不同介质光纤周围温度变化。建立流动介质模型:在常压、25℃恒温、50%湿度的环境下,将相同光纤和温度探头置入内径为6 mm冲洗管,以生理盐水持续灌流,灌流量为100~1 200 ml/h。记录不同灌流量下激光发射期间局部水温变化。分析不同模式、不同介质、不同灌流量光纤周围实时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在工作介质为生理盐水的静态介质模型中,钬激光连续激发(6.0±1.2)s即超过43℃安全温度,激发(27.6±2.1)s达到平台期温度,停止激发后(38.2±2.4)s可降至安全温度;平台期温度粉末化组>"爆米花"组>碎块化组(P<0.01),其中20 W粉末化组最高,为(78.67±0.45)℃,10 W碎块化组最低,为(55.67±0.22)℃。在静态介质模型中,以5%甘露醇溶液作为工作介质的平台期温度[(73.92±0.44)℃ ]较蒸馏水组[(75.57±0.14)℃]和生理盐水组[(78.67±0.45)℃]低(粉末化模式,20 W)。在流动介质模型中,灌流量达到800 ml/h时,连续激发钬激光即可保持在安全温度(40.96±0.36)℃,停止激发后仅需(7.0±1.0)s降至初始温度。结论钬激光在相同的总功率下,碎块化模式热效应相对较低;相同总功率时,5%甘露醇溶液环境下钬激光激发时的热效应较低;≥800 ml/h的灌流量,可以有效降低钬激光热效应导致的局部高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 n=70)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 1:1比例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排石汤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为 97.14%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与 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可提高碎石排净率,不良反应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随着对泌尿系结石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均得到了显著成效。Osteopontin蛋白是一种独特酸性大分子,具有抑制结晶的重要生物学功能,Osteopontin蛋白(骨桥蛋白)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Osteopontin蛋白的基因多态性rs1126616与骨桥蛋白水平和泌尿系结石的关系,但因骨桥蛋白本身表达的多样性、复杂性,目前对多骨桥蛋白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局限1。因此,我们就目前对Osteopontin蛋白与泌尿系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采用ESWL术治疗泌尿系结石600例,治愈率97.9%,1次碎石排净率为88.46%,2次-4次碎石排净率为11.03%,不需任何辅助措施。结果显示,ESWL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快速、准确、方便、碎石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柠檬水喷雾对缓解泌尿系患者术后口渴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围绕60名泌尿系患者进行,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研究期内纳入观察,入组后对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施柠檬水喷雾干预(观察组,n=30),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30),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口渴护理时间指标值低于对照组;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患者口渴程度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同时口腔舒适度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泌尿系患者术后口渴实行柠檬水喷雾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其口渴护理时间,改善口渴状态,提升口腔舒适度,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2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的化学成分,探讨贵港市结石特点及相对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来自贵港生长的住院患者排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200 例,采用结石红外光普分析仪自动分析系统检测其化学成份,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结石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7:1;41~65岁人群患病率最高,占59%;含草酸钙结石约占78.5%,其中含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结石占42%,其次是无水尿酸结石占18%;肾结石患者占46%,其次是输尿管结石占35.5%;患有结石成分检出率在男、女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对显示泌尿系病变部位、病因和尿路梗阻的程度及双肾功能,具有检查快速、后处理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完整尿路图像,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C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教学的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80名,以A和B分别代表两个班级,A班为研究组,B班为对照组。B班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A班研究组则以CBL教学法进行授课,采用期中、期末闭卷考试测评、平时课堂测评及教学方法满意度测评进行两组结果对比。结果 研究组在各项(理论、技能)考核中取得的成绩更高(P<0.05),且研究组对教学方法更为满意(P<0.05),满意度达95.00%。结论 C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教学中,对于学生成绩提升颇有助益,学生对此教学方法普遍认可,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