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持续发展,麻醉护理工作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也日渐突显,同时在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麻醉护理工作内容也得到进一步的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开展的麻醉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无疑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基于术前麻醉工作对手术临床治疗的关键影响作用,护理人员尤其是麻醉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等都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关注。麻醉护理人员是辅助麻醉医生顺利完成患者术前麻醉的重要角色,麻醉护理人员和麻醉医生的高效协作是手术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当前有关我国麻醉护理工作领域的研究数量客观且覆盖面广,对麻醉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麻醉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麻醉护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麻醉护理行业发展规范。
简介:摘要:大量的中医肿瘤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改善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在“肿瘤被界定为慢病"“肿瘤个体化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把握肿瘤中医临床研究的方向,创新性的进行临床设计,并严格控制质量,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措施对患儿治疗情况与抢救转归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抢救室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61±1.17)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63±1.2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治疗指标、治疗情况与抢救转归结局。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8.001、16.731、13.787、13.268,均P<0.001);护理前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7,P=0.714),护理后两组患儿体温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36.43±1.42)℃比(38.04±2.13)℃](t=3.977,P<0.001);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病情稳定情况[92.50%(37/40)比72.50%(29/40)]与并发症总发生率[7.50%(3/40)比27.50%(11/40)]均优于对照组(χ2=5.579、5.541,均P<0.05)。结论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治疗中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高热惊厥急救结果,减少患儿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继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两组住院时间、急救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惊厥抽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性瘫痪、癫痫、智力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于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惊厥抽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AMI患者58例为对象。由计算机中心制作随机数字,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试验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比较抢救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现场抢救、途中转运和急诊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中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衰各1例,对照组中出现心律失常4例,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各2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应用在AMI患者抢救中,能加快抢救效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两组住院时间、急救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惊厥抽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性瘫痪、癫痫、智力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于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惊厥抽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消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腹痛缓解时间、反酸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在护理干预前后统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并在护理干预结束后发放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反酸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SE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91.67%(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手段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效果及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病人224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224例病人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管理Ⅰ组和管理Ⅱ组2组。每组病人各112例。其中,管理Ⅰ组(112例)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手段进行护理,管理Ⅱ组(112例)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手段进行护理。2组病人均连续护理管理2w。探讨2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疼痛评估正确率、症状改善评估正确率、生命体征达标评估正确率、康复行为锻炼正确率、临床护理有效评估正确率)所占比例、护理不良事件(褥疮、跌倒坠床、护士锐器损伤、导管并发症、异物遗漏、非计划性拔管、压力性损伤、用药差错)发生率、生活质量测定WHOQOL-BREF简表评分。结果:管理后,管理Ⅱ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疼痛评估正确率100%、症状改善评估正确率98.21%、生命体征达标评估正确率97.32%、康复行为锻炼正确率99.11%、临床护理有效评估正确率98.21%,均明显高于管理Ⅰ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与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190例老年COPD患者[男性111例,女性79例,年龄(68.58±2.41)岁]及其家庭照顾者[男性71例,女性119例,年龄(35.15±4.12)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与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进行横断面调查,生存质量量表中主要包括医护关注、生活价值、食物关注、社会支持、疏离感、身体不适、生存痛苦及负面情绪维度;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主要包括照顾质量、照顾者状况、经济、照顾者环境、价值观、患者病情等维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家庭照顾者FQOL总分为(2.28±0.43)分,患者的整体QOL为(2.01±0.8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中身体不适与家庭照顾者关系呈负相关(r=-0.412,P<0.05),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中负性情绪、生存痛苦等各维度与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中患者病情、照顾者状况、照顾者价值观等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会对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临床上护理模式以家庭护理为中心,以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