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呼吸道感染性患者实施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干预后,患者血清指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性患者41例作为参照组,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健康体检人员41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均给予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干预。对比两组血清指标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呼吸道感染性患者血清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指标是呼吸道感染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对呼吸道感染性患者实施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后续简称:新冠患者)治疗中,血沉检测值的高低变化。方法:对我院2020.1-4月住院的390例新冠患者,通过全自动血沉压积测试仪检测血沉值。结果:390例患者中,有115例(29.5%)入院时首次血沉检测值正常,有275例(70.5%)高于正常值。结论:275例患者联合用药治疗后,血沉检测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沉值逐渐降低者愈后良好,血沉值持续升高者愈后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分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2019年3-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收集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血细胞比容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采用旁流暗场成像设备监测患者舌下微循环,测总血管密度、灌注血管密度、灌注血管比例、微血管流动指数、异质性指数。记录患者30 d生存情况。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障碍中淤滞型18例,稀释型11例,异质型18例,高动力型17例,各型间的平均动脉压[淤滞型为(77±9)mmHg(1 mmHg=0.133 kPa),稀释型为(80±11)mmHg,异质型为(78±12)mmHg,高动力型为(88±12)mmHg]、总血管密度[淤滞型为(10.84±3.01)mm/mm2,稀释型为(9.64±1.72)mm/mm2,异质型为(11.39±2.18)mm/mm2,高动力型为(11.87±2.67)mm/mm2]、灌注血管密度[淤滞型为(5.93±1.94)mm/mm2,稀释型为(6.86±1.48)mm/mm2,异质型为(8.31±1.78)mm/mm2,高动力型为(9.68±2.46)mm/mm2]、灌注血管比例[淤滞型为52.45(46.25,63.33)%,稀释型为73.70(61.50,75.20)%,异质型为71.25(67.95,77.00)%,高动力型为80.70(77.25,86.45)%]、微血管流动指数(淤滞型为1.34±0.45,稀释型为1.70±0.38,异质型为1.82±0.28,高动力型为2.25±0.33)、异质性指数[淤滞型为0.68(0.51,1.87),稀释型为0.57(0.49,0.64),异质型为0.70(0.59,0.91),高动力型为0.40(0.37,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0 d累计生存率淤滞型为7/18,稀释型为4/11,异质型为10/18,高动力型为14/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舌下微循环障碍类型(淤滞型:RR=4.551,95%CI 1.228~16.864,P=0.023;稀释型:RR=4.086,95%CI 1.011~16.503,P=0.04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RR=1.077,95%CI 1.006~1.153,P=0.032)是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普遍存在,且无法通过大循环参数预知微循环障碍类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与其微循环障碍类型相关,提示常规监测微循环可能有助于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应用降阶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分成两组,为所有患儿提供基础治疗,同时为对照组患儿提供经验性抗生素疗法,为试验组患儿提供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结果:两组对比,试验组患儿发热、呼吸不畅以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更短,治疗后患儿WBC及CR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两组对比,试验组患儿WBC及CRP水平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感染性患者13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离出的134株菌株随机分为对照组(n=67)与实验组(n=67);对照组内患者直接采用常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中患者则应用微生物形态学进行检验,并在检验完成后针对其特点做出抗菌药物的应用治疗,在患者治疗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中的无感染症状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并且实验组中的重症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形态学检验能够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针对患者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调整,这样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选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判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数据表现,一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进行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引起家长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结果:实验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检测结果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诊疗服务满意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颇高,广泛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大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患儿的具体病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实现诊疗计划的全面落实,充分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尤为重要,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诊断工作、诊疗服务的存在价值会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后续简称:新冠患者)治疗中,血沉检测值的高低变化。方法:对我院2020.1-4月住院的390例新冠患者,通过全自动血沉压积测试仪检测血沉值。结果:390例患者中,有115例(29.5%)入院时首次血沉检测值正常,有275例(70.5%)高于正常值。结论:275例患者联合用药治疗后,血沉检测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沉值逐渐降低者愈后良好,血沉值持续升高者愈后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指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率高于对照组,且平均脉动压、心排血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药理机制。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80例符合条件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奇偶数方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盐酸氨溴索治疗为治疗手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p<0.05;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治疗中加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后效果显著,多重药理作用,有利于缩短病程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英文简称“HVHF”)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0/1-2020/12期间接收的70例感染性休克重症患者,结合治疗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HVHF),各35例,之后对比2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 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HVHF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逐步增强临床疗效,缩减住院周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后续简称:新冠患者)治疗中,血沉检测值的高低变化。方法:对我院2020.1-4月住院的390例新冠患者,通过全自动血沉压积测试仪检测血沉值。结果:390例患者中,有115例(29.5%)入院时首次血沉检测值正常,有275例(70.5%)高于正常值。结论:275例患者联合用药治疗后,血沉检测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沉值逐渐降低者愈后良好,血沉值持续升高者愈后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血CRP结合血常规检测用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院内感染性疾病患者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另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测定血常规与全血CRP,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健康人员WBC与CRP表达水平均低于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组患者WBC与CRP表达水平均低于细菌感染患者,三组间对比有差异性;健康人员WBC与CRO检验均未出现阳性,病毒感染患者WBC与CRP阳性率23.53%与26.47%均低于细菌感染患者的64.71%与79.41%,三组间对比有差异性。结论 将全血CRP与血常规检测联合应用到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中,可为疾病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采用HPLC-DAD快速有效地测定患者血浆中亚胺培南的浓度,为感染性休克患者调整剂量提供依据。方法:前处理采用6%高氯酸-乙腈(1:1)沉淀萃取,采用 OMNI Zinger C18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甲醇-10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9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5nm,进样量:20 μL;二极管阵列检测。内标法定量,5-溴脲嘧啶为内标。 结果:亚胺培南在 0.5~100mg/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定量限为0.5mg/L;相对回收率为88.17~94.22%,绝对回收率为78.35~85.27%;日内和日间RSD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新生儿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感染和非感染,将其中的42例非感染患儿命名为对比组(一般C反应蛋白检测),其余4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命名为感染组(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以行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感染组42例患儿中共有39例(92.86%)新生儿患儿的高敏感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3mg/L,而行一般C反应蛋白检测后有24例(57.14%)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8mg/L;对比组共有17例(40.48%)患儿的高敏感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3mg/L,而行一般C反应蛋白检测后未发现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8mg/L的患儿。对比两组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后发现,感染组>对比组(92.86%>40.48%),组间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近年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抗生素使用对肠道菌群影响情况,为新生儿正规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类检索中英文数据文献库中近年来使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使用情况,归纳总结抗生素对患儿肠道菌群影响,分析是否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衡。结果:不同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肠道菌群影响较大。联合用药疗效较好,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同时容易导致患儿肠道益生菌及整体消化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抗生素种类和使用时间越多,对多数胃肠道细菌整体生存状态的作用就越大。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益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对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从而为抗生素合理用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