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肢端肥大症是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肿瘤,对肢端肥大症的规范诊治关系着民众的健康。《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的发布更新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本文针对肢端肥大症的分子机制和遗传特点部分进行解读,加深共识认识以进一步提高疾病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IL-33)调控腹腔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募集以及ILC2对脓毒症腹腔感染时巨噬细胞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腹腔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6~8周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40只、C57BL/6背景的Il-33-/-小鼠20只、IL-33受体ST2敲除(Il1rl1-/-)小鼠10只,繁殖并饲养于浙江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SPF级医学动物中心。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接受假手术用来作为对照的小鼠除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操作外,其余手术操作和脓毒症小鼠操作完全相同。将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作为脓毒症组,将假手术操作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外源性腹腔注射给予IL-33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LC2的变化及其胞内细胞因子水平。运用体外实验证实ILC2分泌的IL-9和IL-13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或One-Way 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①相较于ILC2在IL-33刺激之前和之后,ILC2在腹腔Lin-CD45+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9.90±0.80比18.43±0.46,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比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C2在腹腔中的数量分别为(5 786.00±289.50)个比(17 820.00±324.30)个,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数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57BL/6野生型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ILC2募集较对照组显著增多,20.50±0.59比10.8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33-/-、Il1rl1-/-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中的ILC2并未增加,而给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对照组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53±0.47比19.43±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给脓毒症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脓毒症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13±0.57比21.37±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对腹腔募集的ILC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研究显示,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后12 h腹腔ILC2分泌IL-9、IL-13的比例显著增加,IL-9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6.53± 0.74比24.67±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IL-13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5.40± 0.87比29.40±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L-4的分泌比例为6.14±0.59比5.89± 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④通过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发现,IL-33促进CD45+F4/80+的巨噬细胞在腹腔中的募集,注射前和注射后的比例分别为52.40±1.70比72.40±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⑤在ILC2分泌的IL-9、IL-13的作用下,脓毒症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L-9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分别为61.27±1.46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IL-13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分别为61.63±2.03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IL-33促进腹腔源性脓毒症时ILC2和巨噬细胞的募集。腹腔ILC2的募集依赖于IL-33/ST2信号通路,脓毒症时分泌细胞因子IL-9和IL-13增多且能够提升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将11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肿瘤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的方法;B组为输尿管下段肿瘤组,6例输尿管局部浸润的患者列入本组,采用70°斜侧卧位经腹腔途径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结果1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平均125.5min,术中出血平均60ml,术后24~48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d;B组手术时间平均140.6min,术中出血平均96ml,术后24~72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5d。有9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未发现切口及穿刺孔种植转移,但有10例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结论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和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安全可行。应根据肿瘤的位置来决定手术方式的采用。
简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肿瘤,95%以上病例发生在腹、盆腔内,称之为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intra-abdominal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IDSRCT),由于罕见、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复发快,整体预后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腺外科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手术治疗的37例肝细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肝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分布、手术治疗方式等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整体预后差,单发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后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易短期内复发、转移,术后生存时间短,靶向治疗可能是肿瘤复发后有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得出结果可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5-01-01至2017-01-31收治的13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阴性率、阳性率进行判定,分析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对130例患者样本进行检查后,积液细胞学检查具体结果如下所示阴性(Ⅰ级)患者为105例(80.77%),假阳性(Ⅱ级)患者为10例(7.69%),阳性(Ⅲ级)患者为15例(11.53%)。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和阳性患者共有25例(23.81%),其中明确确定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共有4例,检出率为(3.07%)。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金标准,用于胸腹水细胞学检查,不仅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以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5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手术组30例,开放手术组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日、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且对术中血压波动控制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Ur50μg/ml可降低LPS诱导COX-2mRNA的表达,Ur200μg/ml显著性降低LPS诱导COX-2mRNA的表达,Ur100μg/ml能明显降低LPS诱导COX-2mRNA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