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花粉宫颈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终止高危中晚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年采用天花粉宫颈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病例各2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择正常中晚妊娠无合并症要求引产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分娩情况(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组织残留清宫率)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均阴道分娩引产成功率100%,娩出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组织残留清宫率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前置胎盘组和疤痕子宫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天花粉宫颈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终止高危中晚期妊娠是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本文叙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光学原理,以花粉颗粒为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示镜对生物组织进行连续“光学切片”断层扫描,并重建其三维结构。结果显示重建后的图像为高分辨率的三维原色图像,可沿着X,Y,Z轴旋转或其它任意角度显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在采用不同注射方法引起局部肌肉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将120例接受天花粉蛋白的深部肌肉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6例和改良组6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而改良组采用改良式Z型肌肉注射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2组患者在年龄、病种、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观察采用2种注射方法引起患者局部红肿范围及疼痛程度,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引起局部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改良组,结果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改良式Z型肌肉注射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能减轻肌肉组织受刺激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区秋季空气中的花粉种类和数目与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重力沉降法,使用 Durham花粉采集仪监测 2019年 7-9月花粉的种类和含量,分析 7-9月份包含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致敏原情况,患者发病时间与大气中花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共监测到花粉 4248粒(花粉数量 /1000mm2/日),八月中下旬空气中含量最高,鉴定到的花粉主要包括:菊科( 2930)其中蒿属( 2592),桑科( 542),禾本科( 442),黎科( 290)。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为灰黎,蒿草,葎草,豚草,向日葵,玉米花粉;花粉过敏患者的症状发生与花粉播散的含量成正相关。灰黎阳性率最高,但致敏症状轻,蒿属阳性率次之,但致敏症状最重。结论 哈尔滨市秋季花粉播散时间和含量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成正相关,空气中花粉含量的监测可为临床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空气中花粉含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对2006─2007年,大兴安岭地区花粉暴片监测计数资料与周期大兴安岭观象台要素资料进行了相关于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春季花粉含量与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7621(P<0.001),与日照实数的相关系数为0.5010(P<0.05)风速呈负相关(r=-0.7035P<0.05);夏、秋季花粉含量与平均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1、0.7536、0.7540(P<0.001),单变量分析也提示春季花粉含量与平均气温和日照实数、风速。夏末秋初花粉含量与平均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兴安岭地区空气中花粉含量呈现两个高峰,春季(4─5月);夏季(7─8月),此两季的花粉含量与气象要素有关。
简介:目的分析蒿属花粉分布及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我院工作人员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市城区进行选点,对蒿属花粉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180例蒿属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季节进行了调查,对其均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我市城区蒿属花粉飘散高峰期为8-10月份;蒿属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病季节与蒿属花粉播散的高峰期时间相吻合;患者气道反应性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一致,并且还与蒿属花粉浓度存在密切的相对应关系。结论蒿属花粉是我市城区秋季主要致敏花粉,对蒿属花粉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对防治与蒿属花粉相关过敏性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检测血清花粉 IgG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 9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 Dot-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本组的 95例患者中, 54例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占 56.84%( 54/95);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湿疹 +荨麻疹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P<0.05);同时,在 95例患者中, 43例为荨麻疹,其中 35例检出血清花粉 IgG抗体,占 81.40%( 35/43),并且早春、晚春以及夏秋花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43%( 32/35)、 51.43%( 18/35)、 28.57%( 10/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致敏性花粉有关,主要为春季花粉,尤其是早春花粉,是导致花粉相关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介:目的探讨松花粉对脑衰老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100mg/kg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灌胃给予模型小鼠高、中、低三个剂量(500mg/kg、1000mg/kg、1500mg/kg)的松花粉,并以非酶糖基化抑制剂盐酸氨基胍(AG)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8周后,采用跳台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小鼠获取血清及脑组织,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MDA水平以及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等衰老相关指标。结果跳台法检测模型组较正常组潜伏期显著缩短,5min内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5),而松花粉处理后能显著逆转这一变化(P〈0.05),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同时,松花粉处理组能显著抑制模型组血清及脑组织中AGE水平及IL-6、TNF-α水平的升高(P〈0.05),提高血清及脑组织SOD活力(P〈0.05)并下调MDA水平(P〈0.01)。结论松花粉能显著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上调抗氧化活性和降低衰老相关的炎症介质水平,抑制体内非酶糖基化可能是其发挥延缓衰老作用的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 目的 连续两年调查哈尔滨市区气传花粉种类和数目及播散规律,结合临床患者发病情况,明确气传花粉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重力沉降法,连续采集2020、2021年(每年3月1日至10月15日)哈尔滨市道外区每日花粉颗粒,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鉴定花粉的种类。 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的特异性IgE(specific IgE, sIgE)检测结果。结果 共监测到花粉2020年63080粒;2021年29229粒(花粉数量/1000mm2/日),鉴定到的花粉有杨柳科(杨属、柳属)、榆科,桦木科,胡桃科,木犀科,(白蜡属),柏科,松科、蔷薇科、豆科、桑科,莎草科,壳斗科,蓼科,菊科(蒿属),禾本科、藜科、香蒲科,漆树科,椴树科,每年两个高峰均出现在4月和8月,4月以杨树花粉最多,分别占51.47%、37.21%,其次为榆树,18.74%,26.75%,8月以蒿草花粉最多分别为7%,7.83%,其次为桑科6.12%,2.06%。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170例,血清sIgE阳性患者101例,阳性率为59.4%,多为多种变应原混合过敏,其中花粉过敏者78人,占变应原阳性的77.2%;蒿变应原阳性患者占63.3% (64/101),树组合2阳性占38.6%(39/101),其次是豚草23.7%(24/101)、葎草4.95(5/1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和8月,与主要致敏花粉播散浓度高峰期相符。结论 哈尔滨市气传花粉播散时间和含量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成正相关,春季以树木花粉含量最高,秋季蒿草花粉致敏症状最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方法2015年5—8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内蒙古草原6个地区(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多伦、通辽、扎旗、开鲁)的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并于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上述6个地区进行花粉监测。观察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应用SAS软件9.4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6 043名受试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和SPT,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确诊患病率为13.2%(795/6 043);高发年龄在18~39岁;城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61.2%比37.9%,P<0.001);上述6个地区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锡林浩特21.5%、二连浩特17.8%、多伦8.9%、通辽6.9%、扎旗15.3%、开鲁9.7%,P<0.001)。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临床症状以喷嚏(96.5%)、鼻痒(92.2%)为主;眼部症状中眼痒较为明显(69.1%);其他相关症状中,乏力(32.1%)和嗜睡(31.5%)较为突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合并疾病中,变应性结膜炎占71.4%(568/795),食物过敏占86.7%(689/795),支气管哮喘占16.7%(133/795)。藜科花粉播散高峰期为8月;藜科花粉诱导的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R2=0.78,P=0.043)。藜科花粉SPT阳性率为21.2%(1 282/6 043),6个地区中以锡林浩特最高(28.0%,236/842)。结论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患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喷嚏为主,8月为花粉播散高峰期,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与细胞调亡的临床疗效与意义,以期发现抑制宫颈癌发展的有效新药物,为推广天花粉蛋白对宫颈癌治疗奠定科学基础。方法取若干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宫颈癌细胞,使用天花粉蛋白进行处理,通过观察其形态、测定MTT细胞的活力及使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等方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天花粉蛋白在体外作用48小时后即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且在20-120ug/ml的浓度范围里,天花粉蛋白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天花粉蛋白对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表达水平、功能变化及其胞内STAT6信号通路水平变化。方法纳入10例花粉症患者、10例尘螨致敏哮喘患者以及12例健康儿童,分别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和非发作期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其外周血ILC2细胞及其胞内Th2型因子水平变化。分选各组外周血Lin-细胞亚群,体外给予前炎症因子(IL-25和IL-33)刺激培养7 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质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表达水平[(23.09±7.86)%]显著高于尘螨过敏哮喘组[(6.84±3.85)%]以及健康对照组[(1.69±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发作期,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水平呈现下降趋势[(11.30±2.45)%],但依旧高于同期的尘螨致敏哮喘组[(3.76±1.96)%]以及健康对照组[(1.3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13+ILC2[(6.94±3.16)% vs(4.17±1.98)%, P<0.05]、尘螨致敏哮喘患者外周血IL-13+ILC2[(1.89±0.70)% vs(1.44±0.55)%, P<0.05]均显著高于非发作期。体外给予IL-25或IL-33刺激,均可以上调花粉症组和尘螨致敏哮喘组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且当联合应用IL-25和IL-33可以协同放大此种刺激效应。Western blot证实应用IL-25和IL-33协同刺激可以显著上调花粉症患者组Lin-细胞胞内STAT6磷酸化水平。结论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体内ILC2细胞数目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花粉症患者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出现或急性加重的另一诱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汉城区空气中气传花粉种类和浓度及其与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武汉城区花粉播散特征和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人次数以及同期过敏反应科变应性鼻炎患者花粉过敏原检测结果。花粉资料来源为同期采用容量法在武汉市进行的为期1年的空气采样,对采样进行镜检鉴别气传花粉种类并计数,计算出各种花粉的浓度。搜集同时期来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花粉浓度与患者就诊人次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至2018年共采集到气传花粉35类。春季优势花粉为桑科(68.46%,1 042/1 522)、悬铃木属(12.22%,186/1 522)及柏科(2.30%,35/1 522);夏秋季优势花粉为蒿属(3.81%,58/1 522)、葎草属(4.01%,61/1 522)及豚草属(0.59%,9/1 522)。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高峰期出现在3至4月份以及7至9月份,均超过2 200人次,最高达2 545人次。就诊人次数与花粉总浓度间存在极弱相关性(r=0.17,P=0.001)。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月平均花粉点刺阳性率在3至5月份最高,均超过40.00%,最高达45.73%,花粉点刺阳性率与花粉的月平均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62,P=0.031)。结论武汉城区花粉种类和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断波动,春季3至4月份和秋季8至9月份为花粉播散高峰期,花粉浓度高峰期时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以及花粉点刺阳性率相应增加。
简介:目的研究马尾松花粉多糖PPM60.A及其硫酸酯化物SPPM60-A对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Ca2+]i调控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水提醇沉法制备马尾松花粉多糖,SephacrylS-400HR色谱分离得PPM60-A,氯磺酸一吡啶法得硫酸酯化物SPPM60-A,酯化度为1.28。酶解法分离制备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测定酯化前后多糖对其胞内[Ca2+]i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PPM60.A和SPPM60-A均可以降低[Ca2+]i,抑制高K+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钙离子升高,降低高K+引起的钙离子水平上升,对NE诱导的血管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PM60.A作用效果好于SPPM60-A。结论PPM60.A及SPPM60.A均能抑制细胞外Ca2+内流,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含吡硫翁锌、花粉精、醣丁体等成分的毛发洗护品辅助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年龄18~40岁(30.85±4.73)岁。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均观察180 d。两组均口服非那雄胺每天1 mg,试验组用含吡硫翁锌、花粉精、醣丁体等成分的毛发洗护品,对照组用普通洗护品,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头皮、毛发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180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头皮出油、瘙痒、头皮屑改善程度、总体使用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4、2.574、2.579、2.134,均P<0.05)。试验组治疗180 d毛发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P<0.05)。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29例对疗效满意,占96.67%;对照组25例,占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含吡硫翁锌、花粉精、醣丁体等成分的毛发洗护品辅助非那雄胺能较好地改善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头皮出油、瘙痒、头皮屑情况,可增加雄激素性秃发患者脱发疗效,耐受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