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深刻理论阐述和重大战略部署。《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决定》的这些新论述,为宗教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宗教局党组高度重视对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决定》的学习贯彻,及时召开党组会进行专题学习,并对全局的学习贯彻工作做出部署。本期,我们约请国家宗教局部分司室负责人,围绕“和谐社会与宗教工作”进行笔谈,以进一步推动宗教工作领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
简介: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社会测量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作为当今吸引诸多学科注意、运用日益成熟的一种研究方法,为当今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术语、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形成与发展;继而在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基本研究思路的基础之上,比较了两种不同取向的网络分析方法——整体网络分析与自我中心网络分析,以及相关软件,并且介绍了社会网络调查表——SNI技术。最后,针对当今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社会网络(Computer-SupportedSocialNet-WOrk。,简称为CSSN)兴起的事实,强调了社会网络分析对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并介绍了我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社会网络的研究设想和初步研究进展。
简介:黄俊杰教授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台湾学者。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并兼任台湾通识教育学会荣誉理事长。曾任新加坡儒家伦理小组顾问,美国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Rutgers大学客座教授、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台湾清华、交通、阳明、中央四校联合大学系统讲座教授、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黄俊杰教授长期从事史学史与史学方法论、孟学史、战后台湾历史和大学通识教育研究,近十几年来尤着力于中国经典诠释学与东亚儒学研究。他对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的研究、对儒家身体观的关注、对中国历史思维模式的探讨以及对东亚视野的倡导,均可谓开两岸研究风气之先,被誉为台湾学界新一代学术领袖。获得学术荣誉包括美国王安汉学研究奖(1988)、杰出人才讲座(1997—2002)、胡适纪念讲座(2005—2006)、台大学术研究杰出专书奖(2006)、中山学术著作奖(2006)。著有《东亚儒学:经典与诠释的辩证》、《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TaiwaninTransformation(1895—2005)、《东亚儒学的新视野》、MencianHermeneutics:AHistoryofInterpretationsinChina、《孟子》、《孟学思想史论》(两卷本)、《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等专书。2008年春,黄俊杰教授岭南讲学期间,本刊编辑部就东亚儒学研究等问题采访了黄先生,以下是谈话内容。
简介: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美学。如果说美学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现代性启蒙中扮演过先锋的角色,那么,在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它应该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一个和谐社会大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其实质上是自然美的保持和生态美的建设问题。"生态美"是在自然美和社会美基础之上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超越和综合,是一种更高级的审美形态和审美境界。人与社会的和谐,从根本上说,主要是要建设一个合理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使人能在其中自由、全面和诗意地生存与发展。从美学上说,人与社会的和谐仍然落实到异化的消除、心理本体的建设以及人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上。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经过现代性改造,应该能为现代社会中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思想资源。"情本体"学说是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借鉴西方启蒙时代的启蒙思想,结合当前现实状况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美学策略,也是为未来散文时代提供的一种诗化生存的人生本体。作为人生本体,"情"一方面与心理功能密切相关,是心理本体的具体化,另一方面包含着后天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世界的爱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