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应该是尽人皆知。这主要归功于历代书法家,书法家不断地抄写、悬挂,使之传播有力。当然也不能抹杀课本的力量。在中学课堂上学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记忆极为深刻。老师讲的是:这首诗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大意是:诗人对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尤其是门外泊的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明“安史之乱”的战乱已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并强调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
简介:大清相国陈廷敬,为官50余年,是康熙帝颇为倚重的股肱大臣,《康熙字典》总纂官,对康熙朝的文治武功及康乾盛世的形成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家里只有老屋数间,无值钱什物。虽贵为宰相,却出门无车,衣衫粗旧,饮食无珍蔬膏粱,一冬只吃腌菜,还甚觉有味,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而自励,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曾写诗赞扬陈廷敬的清德余风:"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清史稿》给予他“清勤”定评。
简介:
简介:当代诗那些只用一次的纸杯也许会羡慕摔出去的手榴弹被掩埋的地雷因其忿忿于类似手纸的命运
简介:151一个小兄弟送我一本书《悔晚斋臆语》,是大学者陈传席写的。兄弟送我书时说:你不是写《三余堂散记》吗,看看这个。赠送书籍,是文人间的传统雅事。但,我当时想,一定是我写得太烂,兄弟看不下去了,让我读读这本书来望而生畏。我当然要认真地读。不过,读了再好的书,也不会打击我写东西的热情。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多音部组合的交响。或者说句俗话:大狗叫小狗叫,各叫各的调,越叫越热闹。
简介:背景链接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少而好学,有志于史学,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后,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唐朝房玄龄在《晋书·陈寿传》中评价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简介:余华的形式探索对于汉语叙事的可能性的深度掘进,是独特的,是一种具有“换脑子”意味的艺术爆破。耐人寻味的是,当先锋文学成为新生作家的“影响的焦虑”,余华及其艺术趣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文学的秩序与规约,不仅成了后起作家模仿与超越的标杆,而且成为束缚其自身的惯性。
简介:寒光澈,忽闻孔雀金翎折。金翎折,南天星暗,北疆松咽。挽歌阵阵惊风烈,繁华吹破从头说。从头说,平民心愿,英雄情结。
简介:庄子与惠施同游于濠水的桥梁之上,庄子说:“这里的儵鱼上上下下从容不迫地游着,这里的鱼儿是非常快乐的呀。”
简介:余从先生是我的老乡,他是五台县大建安村人。大建安是唐代的大建安寺,在敦煌壁画上占有一大块画面。所以我在省委宣传部,就与张(庚)、郭(汉城)二老一起知道了他。他对山西的戏曲特别关心,山西的《戏友》刊物被承包出去后,他感到特别的惋惜。同时,他对京剧一些问题也有独特的看法。
简介:亲近篇观察一条河躺在冬日河床中它的条纹,和蝰蛇在弯折的树干上熟睡它的曲线。傍晚回来,在灯光下整理一天的速写册,记录为日记。接下来应该主动去爱一些什么。总得如此。
简介:余男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的不愠不火,恰到好处。她淡淡地微笑,轻轻地说话,执着而低调地做事,未曾大红大紫,和炒作绯闻一律不沾边,不太像这个以嘈杂和浮躁著称的囤子里的人。认识余男的人不多。了解她的人更少——被誉为“中国第六代导演御用演员”的她,至今总共拍过的电影用一只手的手指便可以数完。但就是这样寥寥几部,已让余男在柏林电影节、法国杜威尔电影节、巴黎电影节、中国金鸡奖等各大电影节上多次“封后”。
简介:今年10月是原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原主任余秋里100周年诞辰纪念,老人家离开我们15个年头了。为什么不写诞辰纪念日,是因为他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根据秋天出生,就选十月一日作为生日了。特别巧合的是,还有一位同样忘记生日的,谷牧副总理也是1914年秋天出生,同样忘了日期,"文革"中同为周总理的左膀右臂,"二月逆流"都是"小爬虫"。最后毛主席审查新闻稿时,发现没了这俩干活的,就说:还有余秋里谷牧。这就是见诸报端的著名"成语"了。
简介:《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运用的是一种简单的文字。简单文字是最见功力的,这功力不仅在于简练准确地表达复杂意思.更在于其中蕴有的意韵。余华写得最好的是他的《在细雨中呼喊》,那篇的语言也最好。那是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特征是西方式的.是西方语言的中译本。
简介:余婕生于兰州。1999年进入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攻读本科学位.2003年留校任教。2006年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设计理论专业硕士学位。
简介:同余是数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数论的语言,与整数有关的问题常常要用到它。同余的概念是建立在带余除法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我们来看看带余除法的定义。
简介:悼念余上沅梁实秋(遗作)余上沅先生毕生尽瘁于戏剧运动,和我有几十年的交情,自50年代遂无音讯。他的门生故旧在此地者,也都不知其情况。年前,有人访问大陆。我托带短笺问候起居,很久之后得到上沅夫人陈衡粹女士的回信,才知道上沅已于民国五十九年(1970年—...
简介:1.读书是为了摆脱生命的平庸。读书之后就有了力,有了成为不一样的人的力。我们的教育灌输是不当的,无数个正确未必组成优秀的人生,反而是在无数错误中不断修正自己,才能化为优秀。在宇宙中要成为人这样一种特殊生物很难,经历了几亿年的演变,这就是白蛇为什么一定想化成人。相反,现代不少人却希冀自己的魔法。
三余堂散记
“半饱”与“留余”
余跃华:《泥》
余鹏作品欣赏
余笑忠作品
读书三余
余华的惯性
忆秦娥·悼余旭
“超前”书记余英勇
秋水的余响
悼余从先生
余怒的诗
余男:静静绽放
追忆余秋里
余华的“窄门”
余婕设计作品
同余及其应用
悼念余上沅
余秋雨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