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7 月~ 2020 年 02 月收治的 54 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27 例):采用一般护理 + 整体护理方式完成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对照组( 27 例):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完成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就组间平均住院时长、总并发症(窒息、感染、肝功能下降以及心肌炎)率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长( 10.13±2.45 ) d 短于对照组( 15.69±3.02 ) d 明显( P<0.05 );两组患儿并发症主要集中于窒息、感染、肝功能下降以及心肌炎几方面;最终护理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总并发症率( 11.11% )低于对照组( 44.44% )明显( P<0.05 )。 结论:整体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实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并发症几率降低,并同时将其住院时长显著缩短,最终实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有效预后。

  • 标签: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整体护理 平均住院时长 并发症
  • 作者: 施文 何春霞 焦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8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Epstein-Barr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成人相对罕见,一般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报道1例以皮疹、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成人患者,诊治过程中出现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治效果不佳时,经深入排查发现发疹型药疹。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药疹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目的:通过对CMML的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的探讨提高对CMM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CMML,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确诊为CMML后虽予以积极常规化疗但效果欠佳,很快急变而后死亡。结论:CMML是一种具有较大变异性的少见血液病,急变率高,对常规治疗反应性差、病死率高,DCA及FLT3抑制剂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 粒单核细胞 白血病 急粒变
  • 简介:目的观察烧伤患者血清(以下称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异二聚体p50、p65核移位及核抑制因子κBα(IκBα)降解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血清、烧伤血清+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PBMC(依次分为对照组、烧伤血清组、PDTC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清刺激30、60、120、480min后PBMC的p50、p65核移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刺激30、60、90、120min时PBMC的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刺激30min后烧伤血清组PBMC中p50、p65即发生核移位,30~60min达高峰,120min后核内聚集减少,回复至刺激前状态.刺激30min后烧伤血清组PBMCIκBα发生降解,刺激60min后含量几乎为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0min后表达水平逐渐恢复.PDTC组PBMCIκBα降解[刺激60min后含量为(11.57±1.98)×104积分灰度值]及p50、p65核移位程度比烧伤血清组轻(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导致PBMCIκBα降解和p50、p65核移位,进而活化NF-κB,诱导PBMC分泌细胞因子.PDTC对此变化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烧伤 血清 单核细胞 核因子κB核移位
  • 简介: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10mg/(ks·d),对照组给予炎琥宁5-10mg/(kg·d),疗程7d。结果治疗组热退及异型淋巴细胞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有Eostein-Barr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丶咽峡炎丶淋巴结及肝脾大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但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发生后,患者往往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十分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1],医务人员需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展有效的治疗。而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在进行病情分析时,都需要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开展现代化的综合治疗,借此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ostein-Barr 治疗方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主要指基因组DNA中特定核苷酸位置的改变,如转换、颠换、插入或缺失。序列多态性。与其他遗传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微卫星标记(STRS)相比,SNP标记有两个显著的特点。SNP是基因组中的双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任何人群中都可以准确估计,便于高通量批量检测。SNPs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具有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许多SNPs与生物性状的变异有关,因此它们是研究遗传变异的候选基因或位点。因此,SNP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不同个体间表型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群体和个体对疾病和环境因素反应的差异。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检测方法 动物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品种鉴定 疾病研究
  • 简介:    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主要指基因组DNA中特定核苷酸位置的改变,如转换、颠换、插入或缺失。序列多态性。与其他遗传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微卫星标记(STRS)相比,SNP标记有两个显著的特点。SNP是基因组中的双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任何人群中都可以准确估计,便于高通量批量检测。SNPs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具有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许多SNPs与生物性状的变异有关,因此它们是研究遗传变异的候选基因或位点。因此,SNP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不同个体间表型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群体和个体对疾病和环境因素反应的差异。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检测方法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品种鉴定
  • 简介:摘 要:本文检测和探究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中新型毒力基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食品样本中分离菌株,检测其新型毒力基因。新型毒力基因在毒力表达中起重要作用,对理解该菌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食品安全领域提供新视角,为深入探究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新型毒力基因 食品安全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简介:CaviumNetworks推出10款基于单核和双核MIPS64高度集成的处理器。新的SOC集成了定制的MIPS64处理器和多层应用加速和安全处理硬件,以及丰富的可配置的网络接口。

  • 标签: 双核 单核 Networks 高度集成 处理器 安全处理
  • 简介:摘要白血病累及胃肠道的尸检发病率约为14.8%~25.0%。白血病髓外胃浸润临床和病理上与胃原发性病变非常相似,容易误诊。该文报道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髓外胃浸润,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白血病髓外浸润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IS1、BTBD9、MAP2K5、PTPRD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2021年3月1日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收集与RLS相关的风险基因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累计病例数7 824例,对照数14 6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RLS相关的风险基因SNPs位点为:MEIS1 rs2300478(OR=1.68,95%CI:1.59~1.78)、BTBD9 rs9296249(OR=1.62,95%CI:1.47~1.77)、BTBD9 rs9357271(OR=1.49,95%CI:1.44~1.55)、MAP2K5 rs12593813(OR=1.44,95%CI:1.36~1.53)、MAP2K5 rs11635424(OR=1.47,95%CI:1.34~1.60)及PTPRD rs1975197(OR=1.34,95%CI:1.21~1.49)。结论MEIS1 rs2300478、BTBD9 rs9296249、BTBD9 rs9357271、MAP2K5 rs12593813、MAP2K5 rs11635424、PTPRD rs1975197为RLS患病的风险基因位点。

  • 标签: 不宁腿综合征 风险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和功能分子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RA发病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就诊或体检的62例RA患者(RA组)、52名健康对照者(HC组)和12例疾病对照患者(疾病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可分为经典型(CM)、中间型(IM)和非经典型(NCM),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亚型分布、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以及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IM比例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RA组[0.40(0.40,0.50),7.60%(5.97%,8.53%)]和疾病对照组[0.40(0.40,0.68),8.20%(5.85%,10.28%)]的单核细胞绝对值和占白细胞百分比均高于HC组[0.30(0.30,0.40),5.80%(5.03%,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4.733,P<0.001;H=27.469,P<0.001)。RA组、HC组、疾病对照组的CM[85.49%(76.91%,89.21%),88.94%(86.36%,91.72%),90.26%(80.25%,92.56%)]、IM[11.65%(8.47%,17.89%),7.89%(5.36%,10.75%),5.56%(4.17%,8.27%)]和NCM[2.22%(1.39%,3.74%),2.49%(1.74%,4.66%),5.13%(3.39%,9.85%)]占比均有差异(H=11.389,P=0.003;H=20.815,P<0.001;H=10.640,P=0.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与HC组的CM和IM相比,RA组CM占比降低、IM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3)。RA组、HC组、疾病对照组单核细胞胞内TNF-α水平均呈IM最高,NCM次之,CM最低的趋势。RA患者IM胞内TNF-α水平和血清 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41)。RA组和疾病对照组的IM亚群表达HLA-DR水平均高于HC组[8 611.5(6 201.3,9 890.8),10 295.0(7 899.0,13 632.0),6 278.0(4 057.8,9 522.0),H=10.495,P=0.005]。RA患者外周血IM比例与临床指标CRP(r=0.119,P=0.359)、RF(r=0.204,P=0.112)、ESR(r=0.153,P=0.236)均无明显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比例(OR=1.169,95%CI 1.003~1.363,P=0.046)、CRP(OR=1.277,95%CI 1.000~1.631,P=0.050)、RF(OR=1.179,95%CI 1.080~1.287,P<0.001)是RA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IM比例诊断R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 0.590~0.784,P<0.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分布异常,RA患者中IM比例的增加及其抗原提呈能力增强、分泌TNF-α水平增加可能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单核细胞 HLA-DR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血液单核细胞(monocytes,Mo)、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AM)、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macrophage,PM)和肝脏枯否细胞(kuffercells,KC)对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actinomyceterncomitans,Aa)吞噬能力的差别。方法:3只健康新西兰兔,分离培养Mo、AM、PM和KC;荧光素标记Aa,以感染复数25:1的比例感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0.5、1.0、1.5h时吞噬细菌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荧光强度,计算吞噬指数。结果:1.5h内,随着孵育时间增加,AM和PM对Aa吞噬能力逐渐升高,Mo和KC的吞噬能力在1h达到高峰;Mo、AM、PM和KC吞噬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孵育0.5h吞噬指数AM、PM〉Mo、KC,1.0h时AM〉PM〉Mo、KC,1.5h时AM〉PM〉KC〉Mo。结论: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对Aa的吞噬能力不同,可能是造成牙周病对不同部位影响不同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吞噬指数 伴放线放线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