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颅神经疾患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治疗常见颅神经疾患如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疾病时,可达到较高的治愈率。然而,对于少见颅神经疾患,如前庭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阵发性动眼神经麻痹、原发性神经源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中间神经痛、以及咬肌痉挛,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较为少见,对于此类颅神经疾患的治疗往往成为广大功能神经外科医师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少见颅神经疾患的治疗策略和困难减压的手术策略和技巧等展开述评。

  • 标签: 颅神经疾患 显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治疗策略 困难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9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微血管心绞痛 绝经后 补肾活血颗粒 临床疗效 心电图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等常规治疗药物,尼可地尔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尼可地尔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变化,尼可地尔治疗组经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帮助修复血管内皮损伤,恢复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帮助恢复心功能,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有显著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尼可地尔 微血管性心绞痛 疗效研究
  • 简介:三叉神经痛(TN,trigeminalneuralgia)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明,WalterDandy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由三叉神经在脑桥被异行扭曲的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compression,MVC)引起[1],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术后复发 微血管压迫 反复发作 病因不明
  • 简介:微血管外科手术可使断残的肢体(指、趾)及破裂的血管再造、再生,护理工作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从1996年至今共收治四肢显微血管外科手术病人53例,成功率达78%,通过6个月~7年的随访观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显微 微血管 四肢 护理体会 外科手术病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仍缺乏敏感、可靠的早期标志物预测DKD的发生、发展,而肾活检虽为“金标准”,但其有创且存在一定风险,难以大面积普查。视网膜血管是糖尿病早期常见的损害靶点,也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直视的活体血管,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反映DKD。特别是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这一无创技术的发展,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量化提供了帮助。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微血管变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半年后随访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结果以及冠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较比,实验组胸痛症状明显缓解(93.33%VS78.67%,P<0.05),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检查总有效率增高(89.33%VS72%,P<0.05),冠脉血流明显改善(86.67%VS70.67%,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造影 慢血流 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
  • 简介: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面肌痉挛(HFS)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报告了应用(MVD)治疗6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检查,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讲解预防疼痛,防止复发的问题。本组术后发生头晕呕吐51例,脑脊液鼻漏3例,周围性面瘫4例,颅内出血2例,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mSM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于97例在我院2018年-2020年期间进行超声检查后检出患有乳腺肿瘤的患者进行研究。97例患者共有107个病灶。其中,良性肿瘤患者为7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21例。乳腺肿瘤患者超声检查中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DFI)以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mSMI);并对两种血流显示技术按照Adler标准对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以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最后通过病理结果,对比他们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文对于乳腺肿瘤患者使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研究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恶性肿瘤的检测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良性肿瘤检测无统计学意义 (P=0.14)。结论:在对乳腺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中,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可以在鉴别乳腺肿瘤性质上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达到利用无创而简便的方法减少误诊、漏诊,减少不必要的乳腺肿块活检。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能效不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Adler血流分级
  • 作者: 李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疗效。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更高,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理想,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加快病人的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新方法。

  • 标签: 预见性护理;面肌痉挛;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CT,MR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研究。以手术病理结果分为参照组(未发生微血管浸润)与实验组(发生微血管浸润)。对比两组肿瘤直径及CT与MRI征象。结果:实验组在边缘模糊、局部外凸结节、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以及PVTT上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中,CT与MRI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影像学征象主要表现为边缘模糊、TTPVI以及PVTT等。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浸润 CT MRI
  • 简介:摘要:水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打通水库“微血管”,以水库管理平台为技术支撑,为小型水库主管单位提供专业高效的小型水库运维服务,全面提高水库运行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水库现代化、智能化和协同化运营管理,提升水库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能力,提高预警时效和反应机制,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提升防汛抗旱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水库运行管理信息化 雨水情测报 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 提升防汛抗旱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悬吊法19例资料,包括面肌痉挛13例,三叉神经痛6例。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4.7%(18/19),随防3-24个月,平均10.1个月,随访期间治愈率94.7%(18/19),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1例,出院时治愈,轻度面瘫及听力下降1例,面部麻木1例,随访期间均自愈。结论在责任血管粗大、迂曲变长或穿支较多,难以常规减压的情况下,悬吊法的应用可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有益补充和改良。

  • 标签: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显微血管减压 悬吊法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筛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甲皱襞毛细血管镜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在体显微成像技术,能发现早期的皮肤微血管病变。甲皱襞毛细血管镜下的皮肤微血管改变随着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而变化,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和随访。但目前对甲皱襞毛细血管镜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图像特征的描述和评分方法尚未达成共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诊治提供更灵敏的评估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甲皱襞毛细血管镜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平滑肌瘤VEGF的表达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其中40例为米非司酮服用者,20例未服用者为对照。结果:米非司酮组子宫平滑肌瘤VEGF表达阳性率为37.5%,MVD为9.90±5.95;未服用组平滑肌瘤VEGF的阳性率为80.0%,MVD为16.36±2.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用药后肌瘤中缩小明显者(直径缩小≥2cm)VEGF表达阳性率为12.0%,MVD为7.89±4.36,亦低于缩小不明显者(直径缩小〈2cm)VEGF阳性表达率(80.0%)和MVD(11.29±3.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患者中,子宫肌瘤VEGF和MVD呈低表达,提示其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肌瘤生长。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一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慢性进行性疾病,是肝实质广泛变性和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的结果。同时肝硬化又是引起门静脉血管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阻塞性病变和门静脉海绵样变则是晚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门静脉 彩超 诊断
  • 作者: 张玉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苏州 215101
  • 简介:目的:研究肝血管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66例肝血管瘤患者,研究组33例患者诊断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对照组33例患者诊断中使用二维超声检查方式,对比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检出率明显更高、漏诊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肝血管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出率高,可以对患者的病灶特征进行明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与增强CT诊断相比较,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血管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3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血管瘤患者,经增强CT确诊29例,准确率为96.7%。结论通过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和诊断肝脏血管瘤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创伤、无风险等优点,便于随访观察,是肝脏血管瘤检查、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脏血管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19年6月,将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组),另60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颈部血管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血流增快组的重度狭窄比例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结论在对颈部血管检查中,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预测颈部血管病变速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