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在浸润膀胱治疗中临床效果,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于我院行手术切除并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浸润膀胱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相同手术但未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浸润膀胱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术18例,TURBT1例,其膀胱保留率为40%,而观察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3例,回肠代膀胱书、膀胱全切术9例,TURBT8例,其膀胱保留率为70%,两组患者膀胱保留率差异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10%、10%、83.33%,而对照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6.67%、23.33%、63.33%,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辅助化疗浸润性膀胱癌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导管临床特点和生存率多因素。方法 选择一所医院742例浸润导管全部为九十年代新发病例。采用观察生存率、死亡危险比、Log rank检验和拟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各种预后因素与乳腺癌联系强度。结果 浸润导管占女性乳腺癌82.5%,腋淋巴结转移率44.2%。外上象限发病最多,占47.7%。肿块位中央区,腋淋巴结阳性率最高,占61.7%。Ⅰ、Ⅱ、Ⅲ、Ⅳ期病例分别占30.0%,59.4%,9.4%,1.2%;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78.1%;48.1%,8.6%和87.2%,67.1%;31.2%,0.0%。单因素分析:发病年龄、肿块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ER、PR、Her-2/neu、手术类型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数、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结论 腋淋巴结状况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最主要指标。50 岁以下发病患者以及接受综合治疗患者生存率较高。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微乳头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06—2011年间我院收治乳腺浸润微乳头状患者27例,对其切片标本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验,观察病理改变情况,分析病理特征。结果:27例患者病理组织均具有典型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病理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团为微乳头状、小腺样,且大小不等,肿瘤细胞呈中空簇状生长,乳头中心纤维血管轴心较少。其中20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送检淋巴结转移率为74.1%,转移形态仍保持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ER阳性率为59.3%,PR阳性率为48.1%,Her-2阳性率为59.3%,CD31阳性率为59.3%,CK7与EMA阳性率均为100%。结论:通过检测分析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乳腺浸润微乳头状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疗及预后效果。

  • 标签: IMPC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病理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疾病有效治疗提供合理建议并及时做出判断。方法对前来我科室进行治疗10名乳腺浸润微乳头状患者进行分析,结合其临床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等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找更为合理诊治方案。结果在10名乳腺浸润微乳头状患者中,患者平均年龄均在38-57岁之间,肿瘤直径在1.5-5.0之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肿块组织出现。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测后发现,患者肿块形状呈现不规则状态,边界模糊且回声较弱。其中肿块周围血流信号较强患者5人;肿块点状钙化患者3人;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4人;乳腺钼靶肿块6人,肿块呈现不规则状态且伴有毛刺出现;细小钙化患者4人。在手术结束半年到3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有3名患者存在复发情况。结论乳腺浸润微乳头状具有发病速度快、侵袭迅速、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调理等方法进行诊治。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病理临床特点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浸润微乳头状涎腺导管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例浸润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特殊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例1为55岁,例2为50岁),肿瘤组织镜下均可见大量典型微乳头状成分及部分涎腺导管成分。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及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例1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13/20),例2以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为主(9/9)。其中例1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形成,并见局灶区黏液样变,类似乳腺微乳头状黏液。免疫组织化学:2例肿瘤中微乳头状成分MUC1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极向反转型表达模式;GCDFP-15在2例中均阳性,雄激素受体(AR)在例1中阳性;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GATA3,不表达DOG1、mammaglobin、S-100蛋白;HER2经免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均阴性。结论浸润微乳头状涎腺导管是一种高度恶性涎腺导管,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及组织结构可出现一些少见形态,加强认识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浸润导管与纤维腺瘤结果。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纤维腺瘤患者25例及乳腺浸润导管患者25例,对50例超声图像结果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边界、轮廓、内见点状强、内及邻近见彩流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肿大、蟹足样变化、内见点状强加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可对乳腺浸润导管与纤维腺瘤进行有效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纤维腺瘤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浸润导管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效能。方法 2022年01月一2023年01月,截选30例患者(32枚浸润导管结节)设为研究组,截选32例患者(36枚乳腺良性肿块)设为基础组,两组均接受乳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征象,行因素分析,评价超声检查征象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下,浸润导管独立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肿物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2)RI>0. 70;(3)造影剂向心性增强;(4)造影后范围扩大。经分析,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灵敏度为89.35%,特异度为90.58%。

  • 标签: 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超声 检查征象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与卡介苗(BCG)两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高危非肌浸润膀胱(NMIBC)复发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本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且经术后病检确诊高危NMIBC患者103例,随机分为BCG组(55例)和THP组(48例),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年BCG组及THP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45%(3/55)和14.58%(7/48),术后2年两组患者总复发率分别为14.55%(8/55)和35.42%(17/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发生血尿、膀胱刺激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10/48),显著低于BCG组69.09%(3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在膀胱灌注预防高危NMIBC术后复发方面比THP具有更好临床效果,但BCG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重视并妥善处理。

  • 标签: 膀胱肿瘤 卡介苗 吡柔比星 化学疗法,癌,局部灌注
  • 简介:摘要膀胱是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肌浸润膀胱(NMIBC)临床中最为常见,经尿道肿瘤切除是其诊断和治疗主要方式,但由于常规电切局限性,导致肿瘤残留及病理诊断不准确,所以怎样提高初始电切质量是NMIBC研究热点,整块(En-bloc)切除术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对NMIBC经尿道En-bloc切除术安全、有效及相关探索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指导En-bloc技术在NMIBC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En-bloc切除术
  • 简介:对于非肌浸润膀胱(NMIBC)患者,TUR术后单次即刻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蒽环类药物THP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膀胱灌注化疗。既往有研究显示,THP可更快渗入肿瘤组织,长时间灌注(如120min)并非预防复发必要条件;而更短时间灌注可能在不降低疗效情况下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关于THP灌注最优保留时间安全和有效高级证据仍然不足。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HP灌注 术后灌注 保留时间 随机对照研究 TUR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在非肌浸润膀胱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非肌浸润膀胱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开展钬激光手术,对照组开展电切手术,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围术期应激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及术后院内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即刻与术后8h两个基线时间ATⅡ、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浸润膀胱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中,与电切术相比,钬激光手术在促进术后早期康复、缓解围术期应激状况方面的价值突出。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 膀胱癌 钬激光 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对肌浸润型膀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100例肌浸润膀胱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还需要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远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肌浸润膀胱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可得到保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非肌浸润膀胱(NMI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后膀胱刺激症状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60例NMIBC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初发膀胱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NMIBC,术后均用表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TURBT后第一日开始服用药物,观察组口服索利那新5mg/d,连续5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5mg/d,连续5天。在膀胱灌注治疗第 1、2、5 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手术时间等基本资料之间相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观察组患者OABS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OAB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QO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两例患者出现口干不良反应。结论:索利那新能改善NMIBC患者膀胱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索利那新 膀胱刺激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对肌浸润型膀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100例肌浸润膀胱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还需要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远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肌浸润膀胱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可得到保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实施单极和双极电切术在治疗非肌浸润膀胱效果对照分析。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受治疗非肌浸润膀胱癌病历中筛查,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80位患者开展调查,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单极电切手术治疗,试验组则施以双极电切方法,每组各40人,从而评定和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效。结果:试验组在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在进行手术时出血量也有显着降低(P<0.05),然而两组患者手术后尿管滞留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肌浸润膀胱治疗中,双极电切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经尿道单极 双极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在非肌浸润膀胱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对术后采用膀胱灌注治疗效果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60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浸润膀胱患者病理组织标本(膀胱组),病理科既往病理检查收集2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正常组),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关系及对患者灌注治疗预后效果影响作用。结果PD-L1在膀胱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0.00%)显著高于正常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在膀胱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患者肿瘤病理分期关系密切(P<0.05)。PD-L1阳性表达膀胱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75%)显著低于PD-L1阴性表达膀胱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95.83%)(P<0.05)。PD-L1阳性表达膀胱患者3年生存率(86.11%)低于PD-L1阴性表达膀胱患者3年生存率(95.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非肌浸润膀胱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患者肿瘤病理分期具有一定关系,PD-L1阴性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

  • 标签: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非肌层浸润膀胱癌 膀胱 灌注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浸润膀胱疗效和安全。方法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浸润膀胱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浸润膀胱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短期复发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方式对肌浸润膀胱患者而言,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 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TURBT)联合膀胱内卡介苗(BCG)灌注治疗非肌浸润膀胱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42例非肌浸润膀胱患者临床资料,均行TURBT联合膀胱内BCG灌注治疗非肌浸润膀胱。结果术后随访1年,其中4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2例出现肉眼血尿,2例出现全身流感样表现,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者治愈,均未退出治疗,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4.76%。结论TURBT联合膀胱内BCG灌注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 标签: TURBT 膀胱内BCG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年轻哺乳期女性乳腺浸润癌病理情况。方法针对1例年轻哺乳期女性乳腺浸润癌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不规则肿物约3x3x3cm,质地中等硬度,带包膜,切面为灰白色夹杂淡黄色。镜检显示肿瘤组织呈梁索状,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像可见,向间质内浸润生长。肿瘤细胞神经内分泌标记低于50%。免疫组化CK(+)、ER(+)、PR(+)、P53(-)、KI67高于20%、CerB-2,3(+)、SYN(+)、CgA(-)、NSE(+)。诊断结果显示,右侧乳腺浸润导管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进行乳腺根治术,送检标本16x14x3cm,带有皮肤和乳头。镜检结果显示,原切口周围乳腺小叶增生,组织间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肿瘤残留,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乳腺浸润导管,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皮肤、乳头未查见癌细胞,周围乳腺小叶增生。结论年轻哺乳期女性乳腺浸润容易漏诊,与一般导管生物学行为相似,无临床区分意义。

  • 标签: 年轻 哺乳期 乳腺浸润性癌 病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