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损伤后的训练方案,分析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的作用。方法:2022.11-2023.11,选择60例膝关节损伤病例,通过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康复)、观察组(30例,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持续4周。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及满意度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及满意度。
简介:摘 要:目的:对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接收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这些人员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手术组和微骨折术组,每组当中包含有22例患者。常规手术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微骨折术组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方式,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骨折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别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过程中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临床观察项目 将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教育 ,分析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本次项目 选取了 2019年 6月 -2020年 5月前来本院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法对 84例患者进行分组,各自 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指导 措施,观察组则为运动疗法,分析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度改善效果。结果:从康复 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 VAS疼痛度为( 2.3±0.2)分,对照组为( 3.7±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生活质量 SF-36评分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膝关节功能评定中,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分别为( 68.9±11.2)分和( 70.4±12.1)分,治疗后,观察组为( 85.4±20.3)分和( 75.0±1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运动疗法方案有助于提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并在正确引导下改善生活,建立良好医 患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与骨关节炎病变膝关节及正常膝关节在正常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在瑞金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间进行的7例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和10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步态分析比较。7例单髁病例中,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53~73岁),步态分析时间距手术后平均7个月(4~12个月),所有单髁膝关节置换均使用Oxford(BiometLtd)活动平台内侧单髁膝关节假体,手术病例对侧膝关节也存在内侧间隙骨关节炎并等待进行手术。10例健康人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8岁(53~6l岁),所有健康人对照组均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本研究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MX.F40,Vicon,OxfordUK),对多点体表标记点进行步态数据记录,计算股骨相对于胫骨的旋转和移动运动学数据,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在上述三维运动中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和正常膝关节的差异。结果在步态周期内,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表现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及正常对照组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在矢状面屈伸运动、水平面的内外旋运动、冠状面内外翻运动以及前后方向平移运动中,单髁置换后膝关节运动曲线都与正常膝关节更为接近。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学表现上比对侧病变膝关节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中,更接近与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膝关节损伤常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在膝关节功能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78.4±3.2)分、(88.6±3.7)分,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3.3%,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方式,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技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膝关节评分为(89.62±6.04)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8.91±7.85)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康复治疗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在运动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于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择100例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后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包括常规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周围屈肌群与伸肌群功能变化、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关节功能。结果 均予以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膝关节屈肌群与伸肌群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屈肌群与伸肌群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以及CRP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行走能力、下楼能力、屈曲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关节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行走能力、下楼能力、屈曲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临床在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时,可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水平,还可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