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并发乳糜胸原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儿静脉并发乳糜胸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例1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020 g,生后第6天行周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第8天出现呼吸困难。例2仍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230 g,生后第4天行PICC,第16天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X线胸片均提示导管异位及胸腔积液,给予拔除PICC、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引流、呼吸及营养支持等处理,患儿胸腔积液均渐消失。结论新生儿PICC可并发乳糜胸,临床需警惕并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乳糜胸 胸部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周动静脉中选用重症超声的价值。方法:纳入40例周动静脉老年患者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0,选用肉眼盲探)、观察组(n=20,选用超声引导下),统计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率。结果:(1)1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100.00%)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对比P

  • 标签: 重症超声 外周动静脉置管 并发症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B超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间64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盲穿法)和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穿刺),各3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耗材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渗液渗血、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应用,可为低月龄患儿、超重患者等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提供良好穿刺技术,提高一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可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外周静脉留置 困难置管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相关性感染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PICC的新生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55例实施PICC相关性感染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和PICC使用情况、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儿近亲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PICC时间分别为(440.65±70.49)h、(20.19±6.72)d,均短于对照组的(651.57±96.58)h、(31.52±8.64)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7.68,均P < 0.01);观察组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全天手卫生执行依从性分别为95.15%(157/165)、78.18%(129/165)、72.73%(120/165),均高于对照组的61.82%(102/165)、40.00%(66/165)、30.30%(50/16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28、49.75、59.45,均P < 0.05);观察组血流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82%(1/55)、1.82%(1/55)、1.82%(1/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5%(8/55)、21.82%(12/55)、18.18%(10/5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93、10.56、8.18,均P < 0.05);观察组患儿近亲属满意度为96.36%(53/55),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18,P < 0.05)。结论PICC相关性感染干预应用在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近亲属满意度。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早期医疗干预 血流感染 导管堵塞 血栓形成 病人满意度 婴儿,新生 重症监护,新生儿
  • 简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操作安全、带时间长、能减少静脉穿刺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输液,及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身体部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30例肿瘤科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15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15例记作研究组,对比不同方案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有更低的几率出现不良事件,差异明显(P<0.05)。于满意度的对比研究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让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更好,对临床工作更加满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肿瘤科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延续护理服务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用于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延续护理服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后深静脉方法之效果观察。方法把深静脉换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例,观察组4例,比较两组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的比率。结果两组在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深静脉换药方法能明显降低导管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换药 方法 感染 导管脱落 缝线脱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中心静脉的护理,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总结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51例中心静脉的护理经验。结果除1例在术后第8天堵塞拔除外,其余50例均取得满意的结果,提高了治疗护理质量。结论医护人员熟练的技术是成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保证,护士严密细心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关键,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1]。

  • 标签: 中心静脉 置管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十分重要。尤其,休克病人因末梢静脉塌陷,静脉通道的建立常常较为困难,有时因为静脉通道未能及时建立,而延误了抢救危重病人的最佳时机。因此,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该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室、血透室、ICU、中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静脉血栓原因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由于采用PICC治疗而患有静脉血栓的患者100例,分析所选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在所选患者中,在成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中,年龄因素占35%,体位因素占9%,部位因素占13%,血管状况占11%,导管因素占17%,基础疾病因素占15%。结论采用PICC治疗法致使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才能降低患者患病几率。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穿刺是临床常用技术,用于液体或药物管理,以及CVP测定等。随着小儿身高、体重的变化,IJV导管置入的合适深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文章描述了IJV导管尖端理想位置,介绍了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胸部X线检查(chest radiograph, CXR)和腔内心电图等方法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此外,还对右侧IJV深度、特殊人群的IJV深度、左侧IJV解剖特点及深度进行了综述。目前已有不少计算IJV深度的公式,由于儿童在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发育差异,它对于个体的适用性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考证。

  • 标签: 儿童 颈内静脉 留置导管
  • 简介:静脉穿刺,能满足不同病种病人的长期大量输血、输液,以及多次化疗浅静脉的破坏,穿刺极度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可以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感,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同时也可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001年10月~2003年11月,我科共行股静脉穿刺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股静脉穿刺置管 护理 穿刺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