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储层表征的核心内容,对油气聚集、成藏、开采有很大的影响,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基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阐述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发展历程和概念的形成,概述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方案及层次特征,探究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这对于我国高含水期油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丰富储层地质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简介:摘要:本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填隙物组分含量较少,多在 1%-10%左右,包括胶结物与杂基两个部分,其中胶结物含量相对较多。胶结物形成时间相对杂基较晚,多形成于成岩过程中。长 2储层碎屑颗粒粒度多在 0.1-0.25mm之间,主要为细砂岩,次为中砂岩,粉砂岩及粗砂岩基本不见。碎屑颗粒磨圆多为次棱角状,少数颗粒呈棱角状或次圆状。分选较好,大部分属于分选”好”,部分为”好—中”。长 2亚油层组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 -较良好。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种类型,长 2储层孔隙度平均 11.6%。从分布频率上看,孔隙度数值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分布于 9-15%,约占总样品数 75%,属于明显低孔储层。储层分类结果表明该区主要为 2、 3类储层,储层物性普遍较差。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同时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因此,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技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主要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性可再生资源为主。尽管这些可再生性能源可以有效应用在电力系统发电当中,同时在发电行业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清洁能源具有随机性以及间歇性等特性,使得这些可再生性清洁能源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限制。通过使用储能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间歇性、波动性的可再生性清洁资源变得更加可控与可调,有效保证新能源发电行业快速稳定向前发展。
简介:摘要 : 近年来,中非石化产业合作已取得丰硕成果,非洲地区已成为中国石化原油资源第二大来源地。乍得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 16亿桶,且仍有较大潜力,位于乍得西南部的 DB盆地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整个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对该区进行地震解释与砂岩储层预测,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盆地内 B区块(无井区)为研究对象,在缺少钻、测井资料的情况下,使用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储层预测。在构造解释与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的层进行振幅属性分析,借助邻区井的实际钻、测井资料进行储层交汇分析,最后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无井波阻抗反演。分析认为此区域依靠地震数据只能预测砂组;西部地区振幅相对较强,而东部振幅相对较弱,说明研究区在西部地区地层信息相对丰富,储层发育相对较好;通过对邻区井主要目的层的多种数据的交叉实验,发现孔隙度 (POR)和声波阻抗 (AI),结合泥质含量的交汇图结果是最理想的,能有效区分砂泥岩;通过波阻抗反演,砂岩波阻抗整体大于泥岩波阻抗,能识别主要目的层储层分布特征,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简介:摘要:将常规与特殊测井资料相结合,开展流体识别方法的研究进行变质岩不同岩性的测井特征总结;推动该区块的储层深层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 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呼图壁气田储气库(压力系数只有0.47)储层,在钻井过程中面临井漏、水锁、孔道堵塞等诸多问题,通过对枯竭型气藏进行物性特征、储层敏感性、储层损害机理分析,采用屏蔽暂堵技术和双膜协同作用,以防漏打快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实现防水锁损害、以QCX-1、 WC-1、油溶性暂堵剂进行屏蔽暂堵、CMJ-2和JYW-1实现双膜协同,形成一套强封堵、强抑制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性能进行了测试。室内实验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优良,API滤失量为4.4 mL, 100℃下HTHP滤失量为9.4mL;泥页岩钻屑热滚回收率高达91.85%,6h线性膨胀率降低68%;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为42%,切片后渗透率恢复值达91%;配伍性良好,无沉淀产生;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储层保护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