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佛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道与儒、佛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简介:2001年12月举行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我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系统、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想和实践问题,在宗教理论、政策方面有了新的阐述、新的概括和新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前瞻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党关于宗教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近期,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撰写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宗教理论政策的新阐述、新概括、新发展》一文,本刊转载,希望能对读者正确领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