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0。

  • 标签: 社会创造力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自我肯定 自我贬低
  • 简介: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内隐认知理论,探讨了团队目标导向对团队创造的影响,以及内隐协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的100个团队的有效数据,得出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能够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团队绩效规避目标导向能够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对内隐协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内隐协调分别在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与团队创造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团队目标导向 内隐协调 团队创造力
  • 简介:1.创造研究的现状现状造是人类一切行为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行为(Simmonton,2000)。尽管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对创造的研究总有涉及,但是这一研究却一直没有发展成为一种“显学”,它总是作为“智力研究”一个多余的同父异母的兄弟,(Sternberg,1988)虽然他们同在一个家庭,但是却从未得到过公正的对待。这种情况,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有所改变。美苏冷战和空问竞赛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造研究在美国成为一个研究专题,其标志是吉尔福特(GuilfordJ.P.)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大会(APA)上所作的“论创造本质”的主席演说辞。在吉尔福特的推动下,美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掀起了创造研究的热潮,一些研究甚至持续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只有少数几名学者还在持续着这些研究(如HowardGruber)。

  • 标签: 创造力研究 社会心理学 创造性人才培养 50年代 七十年代 社会科学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在同样的外部强化条件下,不同心理控制区水平的初、高中学生在创造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初、高中内控组的内控分数与创造的独特性分数之间相关值达到显著水平;初中内控组在创造三项指标上皆高于外控组;高中内控组在创造的独特性、灵活性指标上高于外控组。

  • 标签: 外部强化 创造力 心理控制区 内部动机
  • 简介:为了从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视角探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条件,以125名高二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了学业成就、创造与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成就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高成就组在命题、交叉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而中成就组在命题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2)创造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创造的流畅性和独创性与跨学科概念图的所有维度正相关;灵活性与概念图创作的命题、交叉、范例和总分正相关;(3)学业成就与创造力能够中等程度地预测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不同能力组被试的分布。这表明学业成就和创造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

  • 标签: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 简介:以10家IT企业的305名员工为被试,采用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分析策略,考察领导行为对员工创造的影响。变量中心的分析发现,变革领导行为和交易领导行为均显著正向预测员工创造。个体中心的分析发现,中变革/中交易与(中、低)被动结合的领导类型最为普遍,占全部领导的69.2%;无论被动放任行为高低,高变革与高交易行为组合领导下的员工创造最高,说明高变革和高交易领导行为的结合最有利于员工创造,领导类型对员工创造的影响主要由使用变革和交易这两种领导行为的程度所决定。

  • 标签: 变革领导行为 交易领导行为 被动放任领导行为 员工创造力
  • 简介:本研究主要关注处于相对弱势位置的个体在文化混搭条件下的地位感知对其创造的影响。研究者设定了两类文化混搭场景,并基于地位感知的两种取向来探讨上述影响过程,第一种取向是基于平等地位感知的均衡取向,第二种取向是基于低地位感知的失衡取向。研究结果支持了均衡取向下的创造力促进效应。(1)在'性别混搭'的生活话语场景下,女性在均衡取向下的平等地位感知比失衡性的低地位感知对创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国别混搭'的新闻话语场景下,中国人的平等地位感知比低地位感知对创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独立性自我构念的强弱变化调节了地位感知对创造的提升关系,高独立性个体在创意任务中更容易受到地位感知的影响。(3)在'中美混搭'的条件下,平等地位感知会削弱中国被试寻求内群体归属的需求,进而在此中介作用下提高了创造水平。

  • 标签: 文化混搭 地位感知 均衡取向 失衡取向 个体创造力
  • 简介:采用"人肉搜索结果期待问卷"对225位"人肉搜索"参与者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运用Ulehla&Adams构建的信号检测模式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参与者的社会认知辨别(SocialCognitiveDiscriminability,SCD)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参与者群体具有一定的SCD(d′=0.61±0.44),即对公权信息和私权信息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且反应偏向β适中(1.24±0.39);(2)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上网时长对SCD及各分测量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而不同居住地参与者的SCD差异边缘性显著,且在"自我体验"分测量指标上差异显著;(3)在"搜集信息"和"社会参与"上具有不同活动倾向的参与者,其SCD具有显著差异,且在"自我体验"和"同伴认同"分测量指标上也有显著差异。可见,SCD主要受参与者上网活动倾向的影响。

  • 标签: 人肉搜索 信号检测模式 SCD 上网活动倾向
  • 简介:从团队创新内在动力视角出发,考察了群体潜能与团队绩效间的关系,并探索了转换型领导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群体潜能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关系受到转换型领导的调节,高水平的转换型领导会增强两者的联系,低水平的转换型领导会减弱两者的联系。

  • 标签: 群体潜能 转换型领导力 团队创新绩效
  • 简介:采用不当督导量表、追随力量表及规范承诺量表对700名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调查,考查追随在领导不当督导与员工追随者规范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不当督导对规范承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个体的追随水平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规范承诺;(3)追随在不当督导与规范承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不当督导 追随力 规范承诺
  • 简介:未来时间洞察是指向未来的人格特点,是时间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交点。本研究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和人格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人格心理学中选择了自我同一性和归因取向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法对1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归因风格调查问卷”。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和未来时间洞察相关显著,并且自我同一性整合程度越高,未来时间洞察越高;(2)归因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的相关不显著;(3)性别、年级、专业和未来时间洞察、自我同一性状态以及归因取向相关不显著。根据结果得出结论为自我同一性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归因取向对未来时间洞察影响甚微。

  • 标签: 未来时间洞察力 自我同一性 归因取向 关系研究
  • 简介:作为部队建设的根本,如何提高官兵战斗是永盛不衰的话题。信息化条件下,官兵的心理素质与战斗精神对部队战斗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无论是中国古代兵书,还是美军现代化研究,都将心理素质和战斗精神作为提高战斗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试图理清心理素质和战斗精神与战斗的关系,为提高部队战斗做出有益的思考。

  • 标签: 心理素质 战斗精神 战斗力提升 教育训练
  • 简介:本研究采用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以中国和德国的5及7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测验,测验的内容是要求被试在所呈现的30个几何图形中途出4个以建立一种类比关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构成类比结果,对测试的评判分为:产生性、灵活性、新颖性、精致性和聚合性5个方面。结果发现:(1)在产生性思维方面,平常及超常的中国儿童均高于德国儿童,且中德双方的高智儿童在连续三年内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2)三年中,所测的各组被试中德国儿童的递增情况均优于中国儿童;(3)在创造性思维的各项指标中,中德儿童的发展显示出差异;(4)中德双方儿童均表现出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图表类比 产生性 灵活性 新颖性 精致性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禄劝彝族基督徒苦难应对方式的质性分析,扎根社群文化,构建彝族基督教社群抗逆提升的动态过程。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个案的苦难叙事,探讨如何调动内外在资源的微观机制,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之中提取苦难应对方式。

  • 标签: 彝族 基督徒 抗逆力 应对方式 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