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关于公共卫生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21年6月-8月在我区域内的300例健康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健康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150例健康者为没有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另外150例健康者为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健康卫生习惯的评分;再比较两组因不良知识和卫生习惯所引发疾病的病发率。结果:观察组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的评分为(83.62±5.73)分、卫生习惯的评分为(6.34±2.15)分;对照组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的评分为(63.28±8.54)分、卫生习惯评分为(4.23±2.24)分;观察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为7.33%;对照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为18.67%。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卫生习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较低,(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人们对教育知识程度的了解,还能降低不良的卫生习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非常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过敏进程揭示罹患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后期易发生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卫生假说强调个人卫生和环境越干净,哮喘和变态反应(过敏症)的发病率反而越高。现认为,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炎症和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LR参与过敏进程的发生发展,并且连接过敏进程与卫生假说,有望成为治疗哮喘和过敏症的新靶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探讨干预效果,以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3~5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感染科全部在职护理人员46名为调查与干预对象,调查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不乐观的原因,并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现场考核合格率、手消毒剂、洗手液消耗、干手纸巾消耗量。结果干预后,5个时机的洗手依从性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干预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得分)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干预后洗手合格率为86.96%,显著高于干预前73.91%,(χ2=4.486 5,P=0.048 3);干预后手消毒剂、洗手液、干手纸巾每床日消耗量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式干预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卫生人员对移动医疗的采纳现状和感知效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信息化减负、增效、赋能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于2019年7月,对来自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91位不同岗位的职工,就"移动医疗的采纳和感知效用"话题进行深入访谈;利用Nvivo11质性研究软件对访谈记录进行编码编目,采用响应率、普及率、列联表描述感知效用的分布。结果调研地基层卫生人员广泛采纳移动医疗,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应用和便携医疗设备;感知效用正、负效用的响应率分别为78.97%和21.03%,排名前五的感知效用为工作创新、工作效率提升、网络效用、数据驱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超载,累积响应率为73.80%;各岗位感知效用有统计学差异,管理和公共卫生人员的普及率更高。结论目前调研地基层移动医疗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正向集成阶段过渡;创新和提效的初代效用已经显现,网络效应、资源配置、临床决策支持等高阶效用值得期待;同时要警惕移动医疗的双刃剑,理性对待发展中的技术超载、技术投资、信息鸿沟等问题。
简介:摘要在"和谐使命-2018"医院船长远航期间,任务人员易发生多种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影响其身心健康。笔者根据此次任务的特点,结合自身的航海工作经验及任务期间的心理卫生保障要求,从船员的心理卫生保障和出访地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对任务期间的心理卫生保障工作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提出依据航行环境和航程不同阶段制定、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和训练措施。这是保障长远航任务中船员心理卫生健康的重要环节,可为今后长远航任务的心理卫生保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卫生单位进行常见创伤超声快速诊断技术教学培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培训对象来自基层卫生单位的89名学员,其中超声医学零基础学员81名,占91.0%;理论授课老师为副高级以上超声专家,技能培训老师为熟练掌握超声快速诊断技术的超声医师;培训周期为4d(32学时);培训内容为基层卫生单位的常见急症和外伤超声快速诊断技能的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手把手教学。培训后全部学员参加理论知识笔试(百分制)和技能实际操作考核,并分析考核结果。结果89名学员对培训的参与度为100%。培训后,81名超声零基础的学员理论平均成绩(93.7±5.0)分,8名有超声基础的学员理论平均成绩(95.5±3.0)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培训,即使是超声零基础的学员,对创伤超声快速诊断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有超声基础者无差别。技能实际操作成绩,81名零基础的学员中,优秀率76.5%(62名/81名)、良好率23.5%(19名/81名),8名有超声基础的学员中,优秀率75.0%(6名/8名)、良好率25.0%(2名/8名)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培训,基层卫生单位的受训者能够迅速掌握常见创伤的超声快速诊断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赋予公共卫生的新使命以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的不足,从宏观系统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微观个人层面提出当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战略规划不足、资源投入、机构协调、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提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之外设立疾病预防控制局,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四级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局内设战略研究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和科学研究所,各司其职,互相依托。提升原有体系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循证决策的功能;强调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延续性;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专注于健康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从而保障公众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确保社会稳定与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我国手卫生研究的演进路径,揭示研究热点和前沿,为我国手卫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万方数据库中对手卫生研究进行检索,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手卫生领域文献可视化分析,应用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和突现词探测功能分析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结果经筛选后得到4 366篇文献,发文量自1986年起稳步增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为主要研究机构。本领域高频关键词为手卫生、医院感染、依从性、医务人员/医护人员/护士、品管圈、洗手、PDCA循环,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医护人员、临床护士、对策、依从性、资料、护理、肺部感染、手卫生执行率、效果、质量管理、医务人员、养老机构、影响因素、杀菌效果和洗手。结论近35年来国内手卫生领域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日趋平稳成熟,未来注重扩展研究机构与人群,加强监控与管理,提高依从率与强化宣教,保障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针对当下卫生统计学课程面临的教学瓶颈,对SPOC混合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度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单纯网络教学的局限性,以及SPOC混合教学的优势。从教学准备、教学开展、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索了卫生统计学课程SPOC混合教学的构建。根据每名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专业背景与认知风格等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随时应对的挑战。这时各医疗机构需要立即优化制度流程、更新工作文书,其中,会涉及到以"知情同意"命名要求患者签字确认的文书。既往工作中曾出现因未正确理解知情同意概念可能导致相关文书无效、部分文书制作不规范等问题。作者首先从法律视角分类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所衍生的知情同意情形,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警惕特定时期限制患者知情同意权益的倾向,呼吁医疗机构坚持知情同意的权利本质。同时,针对医疗机构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应增加知情同意相关的制度设计,以及具体执行知情同意制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简介:门诊输液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工作的重点项目,我从1996年到本中心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在门诊输液室工作,2012年被任命为中心护士长,更是承担了中心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工作,多年的临床工作与管理,让我对门诊输液工作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简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社会公众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事件,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自然灾害等,具有成因多样、传播广泛、危害复杂等特点。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患者会被立即送往医院急诊科,因患者人数较多,导致急诊科治疗任务繁重,人力资源紧张,且时间紧急,因此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救治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急诊护士应对此类事件的护理策略对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有重要影响,基于此,下文针对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策略进行综述。
简介:医疗护理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部分,患者治疗与恢复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护理质量的影响。但受到护理专业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医护设施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我国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与城市医院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乡镇卫生院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与提升的机会,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