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满语动词jimbi“来”和flenembi“去”有语法化演变,从语法功能看,其语法化模式为:动词体∠趋向语义;从语义特点上看,其语法化模式为:词缀∠助动词∠实义动词。
简介:锡伯语文是满语文的继续,但随着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在满语文的基础上,形成于锡伯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密切,锡伯语文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双语教育成为锡伯族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汉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广大群众所共识。锡伯语文的发展表现出几个很明显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锡伯语文呈现较明显的衰落趋势,这是客观规律。但是,语言的消亡,并不等于民族的消亡,民族的消亡是漫长的历史过程;语言的消亡,仅仅是一种工具的消失,亦仅仅是民族的四要素之一。
简介:语言类型的总体差异表现为具体结构参项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对不同语言中相同结构参项的对比分析,描述语言之间的类型差异.本文用120个话语句子文本做样本,对7种典型的构词构形参项做了类型指数的统计,并通过与类型上有较大差别的汉语和英语的对比,描述鄂温克语在综合-分析语、粘着-融合语、合成-孤立语、派生-单纯语、屈折-非屈折语、前缀-后缀语、虚词-非虚词语等形态类型上的类属.文章还尝试根据类型参项的蕴涵关系对语言进行整体的分类.
简介:满、汉、蒙多种文本的《清太祖实录》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满族入关前的历史研究离不开《清太祖实录》等诸种入关前史料。我们从《清太祖实录》入手,比对各种文本和有关内容,可以在努尔哈赤的姓氏、满族始祖传说、满洲名称形成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新的进展。
简介:满语格词缀-de的使用频率较高,它不仅能表达位置格的语义,也能表达方向格和工具格的语义。在满文的翻译过程中,不能把格词缀直接翻译到句子中,这要求我们清楚理解格词缀-de在原文中的语法语义,以便准确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
简介:少数民族作家是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重要实践者。他们凭借更富于民间性和异质性的"寻根",为"寻根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原生活力。满族作家边玲玲参与了这一活化"寻根文学"的过程。她不仅对母族文化传统进行了多样化、深层次、洞烛幽微的发掘与探寻,而且还"替代性"地寻索了东北近缘民族的文化精神样态。边玲玲对"寻根文学"界域的理解既是本民族的,又是跨民族的。
哈萨克语与马有关的词汇研究
满语动词jimbi和ɡenembi的语法化
论成吉思汗信义观的政治思想
蒙古族敖包文化的内涵延伸
锡伯语文的民族学考议
浅论蒙古族长调的调式特点
元朝与日夺国之间的僧侣交往
论古代蒙古人的名誉观
当代蒙古语话剧的悲剧精神
叙情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
鄂温克语形态类型的对比分析
论蒙古法对元朝法律的影响
有关《清太祖实录》的几个问题
民族作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史诗《江格尔》中的兵器“ ”研究
满语格词缀-de的语义及其翻译
二维时间的感知方式
蒙古宫廷歌曲的满文翻译状况研究
论反义词与近义词的关系
满族作家边玲玲的“寻根文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