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吴组缃灵魂深处一直葆有对于诗的虔诚与呼唤。入清华前后的几首新诗,在偏于直抒胸臆的浪漫呼号里,留下了一代年轻觉醒者寻找自我生命希望和咀嚼时代疾苦的愤激心声。组诗《嫩黄之忆》充满浓郁乡村气息,亲切的生活情趣,给人一种农村记忆的真实和温馨。这些诗打开了1930年代新诗“荒原”批判意识的另一番视野,为新诗提供了“荒村”一角的鲜活影像。它们有很强的现代性,又把握艺术传达限度,既有模糊隐藏而又不失明朗清新。《游河》用象征怪诞的意象传达了憎恨批判的情绪。吴组缃以坚实沉执的诗笔,实践了浪漫呼喊——意象呈现——荒诞象征的多元抒情艺术的探索之路。
简介:用笔名“柳青”的并没有几个吴先生在文章中说,署名“柳青”的大有人在。这不过是吴先生故作惊人之论罢了。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署名“柳青”在文坛经常露脸的作家不过三四人。一个是王临泰(1919-1997),江苏铜山县大王乡人,曾用笔名“雁名”、“苏文”、“柳青”、“王至宽”等,国立英士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江苏省政府秘书、舟山防卫司令部秘书等职。
简介:词至吴文英与诗至李商隐一样,都完全为创作主体的“我”驱遣而成了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外化载体。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灵”的创作手法,“迷”的创作状态,“幽”的心灵内涵。
简介:几回合卷睡难香,披服灯前读锦囊。肺腑情浓真学问,胸怀坦荡好文章。
简介:吴浊流的长篇小说,揭示了台湾日据时期知识分子胡太明从顺民到战士的人生走向.由此所引发出来的"孤儿意识",在今天经常被台湾分离主义势力用来作为"台独"的一种依据.其实,吴浊流所塑造的胡太明形象,所要揭示的历史教训,并非如台独分子所歪曲的那样,是所谓"台湾人意识",而是"孤儿"意识的克服.胡太明是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孤儿"处境是一种客观存在.吴浊流做这样的描写,是努力呈现"客体"."孤儿"是他对战时台湾人的处境的描绘,事实上并不代表他本人的态度.
简介:在友人处看到一本以枫叶图案为封面的《绝唱》,其中约一半儿文字是倒置的,甚为诧异,以为是书装订错了。仔细检查才发现,原来一本书有两个封面,两个作者。吴祖光和新凤霞各自写的文章自成体系,分别占内容的一半。全书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真乃奇书。出于好奇,借来一读,不料被书中其人其事吸引而欲罢不能,于是,又找来几本有关吴祖光的书学习。阅毕,感慨颇多,遂以记之
简介:曾几何时,一位著名学者发出过类似感慨:当代小说太关注柴米油盐,太缺少形而上的追求了。对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问题,底层写作有底层写作的倾向,文人小说有文人小说的趣味,曾经争论不休,至今分道扬镳。
简介:
简介:<正>-糖厂-也许因为我不够美,才令到亲人受苦。而父亲,父亲远在他乡,他一年才能够来探望我们一次。这些际遇,其实像谶语一样,交织在一起,和童年互相印证。一切都有溯源。父亲回来的时候往往是搭乘深夜过路的火车。我要竖起耳朵听。我们一年到头通信。信里父亲会告诉我们大概的归程。那些日子是
简介:顺康时期文人吴之振以《宋诗钞》闻名一时,亦因此受到了当代学者的关注。实际上,作为当时江南地区闻名遐迩的文人,他诗歌创作丰富,且南北周游,交往广泛,与一时之秀如梁清标、王士禄、王士稹、陈廷敬等著名文人多有交往,又与诸多地方性小文人联络密切,彼此勾连往复,促成了很多文学现象的生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时文坛的生态,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文人,由之而审视江南文坛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视角。
简介:从小时候起,我们就听父辈们讲述舅舅吴有恒的传奇故事,但更多的是关于他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故事:在战争年代,他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土改期间,他在远播中外的恩平“松仔岭事件”血案中,义无反顾地在区党委坚持一票的反对票,“刀下留人放直陈”,使原定为极刑的郑鼎诺一免于死;在《羊城晚报》当总编辑的时候,
简介:A:关于《边地行走》希腊的柏拉图说:“艺术是模仿,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千百年来,人们似乎也拿不出更多的对此提出疑的理由。只是,当我面对吴家林先生的摄影作品时,我常常会质疑柏拉图以来的所有艺术理论因为他保持了在理论面前罕见的天真与自然,并延续了一生。
简介:苏州城西,丘陵起伏,群山逶迤。在这些山头上,有着一个个高起的"土墩"。有的山上只有一个,有的一个连着一个,密集地分布在山顶和山脊上。这些墩,民间有着许多传说。有的说:这是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所筑的"风水墩"。当年张士诚据守苏州,深得民心。刘伯温、徐达虽经一场鏖战打下苏州,但因张士诚的女
简介:摘要本文以清代“扬州八怪”金农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经济文化、书学历程等大量文献的考据爬梳,探讨金农的书学理念、创新思维,以及与时代的发展脉络达到共鸣的历史成因。通过研究发现,金农的独创性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种创新理念的形成与他幼年时的书学修养、所处的历史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简介:《醒世恒言》卷28"吴衙内邻舟赴约"本事最早来源于明吴大震《广艳异编》卷8《彩舟记》。而"吴衙内邻舟赴约"把《彩舟记》中人物活动地点即运河沿线的地名改为长江沿线的地名,是因冯梦龙把故事发生的时间由明代改为宋代。明代运河路线与北宋有较大差别,《彩舟记》中提到的运河沿线地名不能照搬到"吴衙内邻舟赴约"中,于是冯氏把地点改为历代变化不大的长江沿线城市,而仓促更改后又引出了宋明地理、官制的错误。可见冯梦龙编创"三言"带有明显的商业操作痕迹,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作品的真实性。
简介:吴季松,1944年8月生,满族,北京人。曾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年鉴》顾问。专著有《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中国可以不缺水》《知识经济》《循环经济》《21世纪社会的新细胞——科技工业园区》《“信息高速公路”通向何方?》《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和《循环经济教程》等多部。其中《知识经济》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销售27万余册。
简介:<正>1961年4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和缅甸两国总理的一分联合公报,公报说:缅甸联邦吴努总理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自1961年4月6日至16日,在他的夫人、子女、缅甸过境行政管理局局长苏敏上校和其他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度假。在此期间,吴努总理访问了保山、下关、大理、楚雄、昆明、思茅和允景洪,参观了各地的工农业设施,游览了著名的风景区,瞻仰了佛教寺院,并且在允景洪同当地各族人民欢度了泼水节。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曾经分别陪同吴努总理访问了上述各地。
简介:由赵敏俐和吴思敬主编的《中国诗歌通史》是一项大工程,对从古代到当代,包括各少数民族及港澳台的中国诗歌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共11卷、8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这其中,《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既是距离当今最近,从时间段来看是作为收尾的整体性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由于文体、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一部完整、独立的中国当代诗歌史。
论吴组缃清华时期的新诗创作
为什么是这个柳青——答吴心海先生
小议“词家吴文英如诗家李商隐”
吴向东先生《考田山人》读后感
"孤儿意识"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分析
奇遇·奇缘·奇才·奇案——缅怀吴祖光先生
那点哲学味道——读吴玄《陌生人》
红学人物小传之三-吴克岐
在南方——歌手、作家吴虹飞成长书
顺康时期文人吴之振研究综述
求实才是真本色——谈谈舅父吴有恒
吴家林先生的三本书
土墩石室——吴地群山上的神秘建筑
“似”与“不似”的创新理路——清代金农书学思想剖析
从童颜到鹤发──记台静农同我的友谊
“吴衙内邻舟赴约”地名更改探析及其他
吴乃华中国画作品选登
中国当代满族人杰 吴季松
周恩来与缅甸吴努总理的西双版纳之行
评吴思敬主编《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