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祁连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全书98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理论探讨,分为绪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态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互换现象、民间故事的录写与选编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等下编分为七个历史时期,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间传说 祁连休
  • 简介:海南省文昌南阳地区(原南阳乡,现文昌市文城镇南新村、南联村一带)是著名的“抗日模范乡”,抗日坚决,群众基础牢固,军民一致,堪称典范。除了当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杀敌的好儿郎故事,这里还有3件闻所未闻的“抗日神器”:荔枝炮、箭毒木、毒鱼藤。这3件“神器”颇具海南特色,凝结了南阳人民对日寇锥心剜肉的痛恨和抗日杀敌的智慧。

  • 标签: 海南省 抗日 神器 箭毒 荔枝 南阳地区
  • 简介:从考古学文化成果看蚩尤族团兴亡与苗氏族盈虚乃至发展为苗、瑶民族。从血统、地缘及文化制度方面找到自己是圣人后代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苗、瑶实体的形成,是在“华”族出现以后。

  • 标签: 三大集团 蚩尤 三苗 苗瑶
  • 简介:<正>1989年10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合作,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水北镇拾年山遗址,进行了第次发掘.考古发掘队由李家和任领队,省考古所徐长青,市博物馆徐若华、王强、李小平,厦大吴诗池、钟礼强和87级考古专业19名同学及邹池根、傅雪

  • 标签: 烧土 夹砂 黑灰 灰色土 第三次发掘 新余市
  • 简介:<正>本文试对江苏六合程桥号墓(报告见本期)出土之盘、匜、(?)上铭文作一考释.一、盘:铭文隶定如次:工(?)大(太)叔(?)或自乍(作)行(?)工(?):吴国国号.典籍作句吴,《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句吴即是吴.金文作工(?)、攻(?)、攻哉、工(吾攵)等.大叔:王之同母弟,即太叔.《左传》中有大叔段、大叔带、大叔仪、大叔遗、大叔文子(大叔仪).大叔僖子(大叔遗)均为王之弟.郑伯克段于(?)故事中的大叔段即郑庄公同母之弟段.(?):吴太叔名.铭文漫漶,(?)从句作,释(?)或释(?).《曾伯文(?)》中黄(?)之(?)作(?),(铭文—般作(?)),《曾仲大父(?)》黄之(?)作(?).(?)释,即越.考戊疑即寿越,考《集

  • 标签: 程桥 吴王 土盘 墓主 吴国 公元前
  • 简介: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大众艺术的一部分。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在如何分辨上下联和如何张贴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具体问题。对联的张贴应该遵循以下个原则:“上”仄“下”平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这个原则应该兼而用之。

  • 标签: 对联 上平下仄原则 语意重心原则 横批指示原则
  • 简介: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是传统乡村治理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二者却一度呈现出张力、冲突乃至断裂的迹象;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及其民俗宗教在乡村社会中的复苏与兴盛,民俗宗教又开始与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的互构力量。藉此,通过山西义村的“官大帝”供奉之考察,揭示出当前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呈现的逻辑关系:民俗宗教政治化、村庄政治民俗化、村庄政治与民俗宗教混合化等。

  • 标签: 民俗宗教 村庄政治 三官大帝
  • 简介:五千年农业文明是有丰富内涵的。我们是农业文明孕育的孩子,但我们最终却要无可奈何地告别过去,走进工业文明的社会。所以我们沉重而又恭敬地接受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不是怀旧、恋旧,而是我们肩负着终结农业文明和保护遗产的双重任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 标签: 保护与发展 木版年画 乌丙安 佛山 农业文明 文化遗产
  • 简介:六朝时期珠江角洲的经济开发赵庆伟珠江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其地理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广义的珠江角洲,其西、北、东顶点直抵高要、清远和惠东,大致包括广州、佛山、珠海、深圳等近三十个县、市。从便于选取材料的角度出发,本文拟取其广义。六朝时期是珠江...

  • 标签: 珠江三角 六朝时期 《南方草木状》 广州 海外贸易 《齐民要术》
  • 简介:对于“考古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每个专业的考古学家都会从理论到实践给出一套套系统的说法,并竭尽其能地论证考古学的在诸多重大学术问题上独一无二的价值。但是,考古学家在干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想什么?如何考古?这些大众心灵永久的渴望,却似乎总是被浓重的神秘所笼罩。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欣喜地发现了一本难得的考古“闲书”,香港中华书局2003年2月出版的《峡考古记胜》(一下简称《记胜》),该书是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和他的硕士研究生黄颖的最新合著。

  • 标签: 《三峡考古记胜》 高蒙河 黄颖 历史文化
  • 简介:东洞山号墓为横穴式崖洞墓,墓葬未最终完工,仅有墓道、甬道两部分,随葬品亦较少,通过发掘推断一号墓墓主为西汉中后期曾有谋反行为的楚王刘延寿,二、号墓墓主先后成为其王后。

  • 标签: 汉墓 东洞山 横穴式崖洞墓 随葬品 刘延寿 墓葬结构
  • 简介: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语境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民俗学的主导性研究范式。本文以个社区的神话传统的田野研究为基础,对语境的效度与限度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语境在形塑神话文本、规定神话讲述场合、确立讲述人与听众的构成及其规模、决定神话的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语境对神话传统的影响具有一定限度:神话的核心母题及其母题链的组合、类型和基本内容,往往呈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就此而言,语境视角未能深入触及口头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根本内核,因而具有局限性。对此,需要倡导"综合研究法"。

  • 标签: 语境 文本 研究范式 综合研究法 神话传统
  •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公布的数百座新石器时代墓葬资料,对长江峡地区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之间的远古人类埋葬习俗作了系统研究,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个方面。

  • 标签: 三峡地区 新石器时代 埋葬习俗
  • 简介:对唐山、汶川、玉树次大地震的遇难者集体“亡灵”的悼念、祭祀与超度问题的梳理,可以展现现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有助于分析“亡灵”作为生者记忆遇难者的装置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民俗学研究“亡灵”相关课题的必要性。集体遇难者的“亡灵”无法仅在个人或家庭层面予以对应,而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予以抚慰;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行政和社会舆论也总是会遭遇到各种形态的“亡灵”问题。

  • 标签: 地震 亡灵 国家哀悼制度 无神论
  • 简介:历时天的第届中国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天台国清疗养院举行,来自国内十几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著名学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孔繁,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教授黄心川,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科副组长、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卿希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牟中鉴教授,以及天台乡友、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高汉,华东师大外语系

  • 标签: 宗教学 世界宗教 名教 哲学 天台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通过对峡地区长江沿岸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远古时期人类居住遗址的所处位置、海拔高度,尤其是遗址地层堆积中往往还叠压有洪水过后的淤积,根据这些洪水淤沙层的位置以及其上、下堆积层中包含物的年代,我们可推测出远古时期峡地区长江发生洪水的大致年代,洪水水位的海拔高度,看看那时的河床究竟是比现在高、还是低,从而为当今人们治理长江、开发长江提供科学的证据。

  • 标签: 远古时期 三峡 长江洪 枯水位 淤沙层 海拔高度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元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 标签: 分析概念 HARE(非日常态) KE(日常态) KEGARE(能量枯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