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肝疫苗在纳入计划免疫前后后儿童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其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后的100例儿童,检测其乙肝血清标志物,然后分析对比纳入计划前后的乙肝病毒感染和免疫情况。结果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前相比,纳入计划免疫后,儿童的乙肝保护性抗体(HBsAb)水平显著提高,达到了65.8%,但是还有28.9%的儿童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显示儿童检测显示5项全阴,且仍然有6.1%的儿童感染了乙肝病毒。结论对儿童进行强制性的乙肝疫苗接种,可以直接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提高强制度;而对于未明确接种的人群应加强管理,做好防控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宫颈癌患者26例(ICC组),同期选取30例正常宫颈体检者(NCE组)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例(CIN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IGF-Ⅱ及IGF-ⅠR表达及其变化。结果三组中,ICC患者的IGF-ⅠR表达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比较均具有差异(P<0.05)。IGF-Ⅱ在NCE中少量表达,在ICC和CIN中有明显表达,26例患者中,有转移患者的IGF-Ⅱ及IGF-Ⅰ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IGF-Ⅱ及IGF-ⅠR表达与癌变存在直接关联,两者的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癌变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炎症性乳腺癌(IB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晚期乳腺癌亚型。IBC的侵袭性、抗化疗、血管生成和高转移潜能是由许多特定因素引起的关键内在特征。IBC的发病机制和行为与肿瘤周围的炎症和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这些都是肿瘤微环境(TME)的组成部分。肿瘤微环境在局部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BC的内源性成分和外源性成分之间的联系以及TME中丰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强烈地促进了该肿瘤的侵袭性和高血管生成潜能。关键的相互作用模式是细胞因子介导的通讯和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直接细胞间接触,以及各种途径的串扰。本综述旨在总结IBC预测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以及身体健康病人100例,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实验人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胸水三种肿瘤标志物(CEA、NSE、CYRFA21-1)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水CEA、NSE、CYRFA21-1对56例肺癌患者的诊断特异性、灵敏度及对31例结核的诊断特异性。结果肺癌患者胸水中CEA、NSE、CYRFA21-1均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P<0.01);两组中阳性例数比较也有明显差异;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有部分假阳性病例,肺癌患者胸水组也有部分假阴性病例;CEA灵敏度为39.3%,特异度为58.1%;NSE灵敏度为26.8%,特异度为41.9%;CYRFA21-1灵敏度为46.4%,特异度为54.8%;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灵敏度到27.6%,特异度到98.6%。结论胸水中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检测可以提高肿瘤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血液传染病的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前来我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结果本组共30196例献血者,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反应的有119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呈阳性反应的有210例,人类免疫性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呈阳性反应的有5例,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呈阳性反应的有89例,共有427例成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41%。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能够对献血者血液中的传染病标志物进行检验,减少因献血带来的血液污染,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对于预防传染病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同期选取于我院正常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肿瘤标志物检验,评价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由研究数据可知,观察组50例肺癌患者血清中的CA153、CA125、NSE、CEA、CYFRA21-1等五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均明显高于50例健康体检者,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检验可以作为肺癌诊断中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临床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HCG、CA125、CEA联合检测对女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乳腺癌55.卵巢癌35.子宫内膜癌30).良性组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患者5O例,行β-HCG、CA125、CEA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组中β-HCG、CA125、CEA单项检测含量与良性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组血清β-HCG、CA125、CEA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8.1%、32.7O%、25.40%,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4.5%.卵巢癌组血清β-HCG、CA125、CEA阳性率分别为37.1%、51.4%、31.4%,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2%.子宫内膜癌组血清β-HCG、CA125、CEA阳性率分别为20.0%、30.0%、46.7%,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0%。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联合超声检查筛查染色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孕中期的孕妇进行母体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测定,计算出风险值,对高风险和中风险的孕妇进行胎儿超声软指标检查,筛查染色体疾病的高危孕妇。结果在筛查的15626名孕妇中,血清筛查18-三体、21三体高危(≥1/275)孕妇794人,其中6例确诊为21-三体,3例确诊为18三体,1例确诊为13-三体,47,XXX1例,7-三体1例,47,XXY1例;血清筛查结果为接近高风险(1/276-1/800)1643名孕妇中,确诊21-三体2例,13-三体1例,Tuner综合征1例;在13189例低风险(≤1/800)孕妇中,有1例为21-三体。结论联合筛查可以提高对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筛查方法,能有效降低染色体异常患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应用于肺癌临床诊断工作取得的效果,评价其对于临床分析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52例肺癌患者,将其划分为肺腺癌组(ADC)、肺鳞癌组(SQC)、小细胞肺癌组(SCLC)和其他癌组,其中肺腺癌组30例,肺鳞癌组15例,小细胞肺癌组5例,其他组癌2例,选择同期本院12例肺部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作为非肺癌组,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和综合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的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均比非肺癌组患者要高;经化疗取得较好疗效的患者的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与化疗无效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实施检测能够为肿瘤细胞类型的临床判断及临床分期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患者接受化疗后血清水平会受到化疗效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与意义,希望能为未来临床干预提供资料支持。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年 1月 -10月间收治的 74例心肌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一时间的健康体检者 74例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情况。结果:比较后发现,心肌损伤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 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同型半胱氨酸、 B型利钠肽等指标显著远高于健康体检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同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心肌肌钙蛋白 I的灵敏度为 100%( 74/74)、肌红蛋白灵敏度为 83.78%( 62/74)、肌酸激酶同工酶灵敏度为 91.89%( 68/74)、血同型半胱氨酸 86.48%( 64/74)、 B型利钠肽为 100%( 74/74)。结论:心肌肌钙蛋白 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同型半胱氨酸、 B型利钠肽五种心机损伤指标能够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依据,在临床干预阶段应该关注患者上述生化指标变化,并将其作为评估疗效的重要标准,争取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