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嗜酸细胞、IgE及细胞免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哮喘患儿42例和正常儿童52例作对照,收集所有儿童过去3年内临床资料,测定血清25一经基维生素D25(OH)VitD水平和血清钙、镁、磷、碱性磷酸酶、总坛E和嗜酸性粒细胞(Eo。)计数。比较两组血清25O(H)VitD水平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占结果。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以及维生素D补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BMI和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差异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磷浓度、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25(OH)Vit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维生素D水平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相关。

  • 标签: 血清维生素D 哮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变化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方法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10年7月一2011年6月我院48例脑梗死与45例正常体检的标本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均存在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数据。

  • 标签: 脑梗死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研究济南地区RhD阴性献血者Rh表现型分布情况及不同表现型与D变异型的关系,指导RhD阴性患者的临床输血。方法山东省血液中心检验科初检RhD阴性样本588份,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并测定C、c、E、e抗原表现型频率。结果588例初筛阴性样本中检出D变异型16例,其中ccEe表现型12例,Ccee表现型3例,CCee表现型1例;确认阴性样本572例,其中ccdee表现型333例(58.22%),Ccdee表现型152例(26.57%),ccdEe表现型42例(7.34%),CcdEe表现型22例(3.85%),CCdee表现型18例(3.15%),ccdEE表现型4例(0.70%),CCdEe表现型1例(0.17%)。结论济南地区RhD阴性献血者Rh表现型以ccdee和Ccdee为主。表现型含有E抗原的初检RhD阴性个体为D变异型的概率高于其他表现型。

  • 标签: 献血者 稀有血型库 不规则抗体 RHD阴性 D变异型 Rh表现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生素D加钙制剂治疗儿童晚发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晚发性佝偻病患儿90例,对照组应用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维生素D+碳酸钙D3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满意度97.78%,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91.11%、满意度84.44%,差异呈现统计价值(P

  • 标签: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D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0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普通平片行LIHR术,观察组应用3D补片行LIHR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缩短手术和住院的时间,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神经外科本科生实施CBL联合3D打印技术教学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抽取100名作为主要对象,时间开始于2021年3月,终止于2022年6月。随机分组后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教学法,观察组50例实施CBL教学法,同时与3D打印技术融合,对比两组出科考核成绩与教学效果。结果:不论是在出科考核成绩上还是在教学效果上,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传统教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法(CBL联合3D打印技术)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可以获得更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 标签: CBL 3D打印技术 神经外科 临床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部感染的T2D患者治疗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7例,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数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以及胆固醇的水平显著下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对肺部感染的T2D患者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血糖血脂水平。

  • 标签: T2D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维生素D与结核病的发生、预防、治疗等方面相关性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主要研究成果,并探索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20.30nmol/L,对照组为23.35nmol/L(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明显低于对照组。

  • 标签: 维生素D 肺结核患者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PT、TT、APTT、FIB)与D-二聚体(D-D)联检对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4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和D-D均升高(P<0.05),FIB差异无显著性,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和D-D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T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凝血四项与血浆D-D与进行联检,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及估计预后转归的好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鉴于此,文章重点就3D虚拟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3D虚拟技术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应用
  • 简介:<正>忙碌的世界,纷繁的心灵,犒赏自己的,是一次远足?一回SPA?一节健身操?一次瑜伽课?亦或是一场音乐会?其实,彻底让身心放松,也可以在家中。不必跑去专业SPA会所,你也能使颈椎、腰椎得到精心呵护。那张随时等候你的OK-A900尊爵"3D体感"健康椅,让疲惫化解,让心灵回归。舒怀释然,触手可及。

  • 标签: 精心呵护 OK-A900 血液循环 轻柔按摩 局部振动 身心愉悦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容易忽略而错过及时治疗的时期,使得急性脑梗死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增加。本文分析了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意义,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详细阐述了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 标签: 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检测方法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因素,并进行积极干预。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0-3岁的小儿50例进行血生化检查,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查后将诊断为佝偻病的小儿作为治疗组,非佝偻病小儿作为预防组,所有小儿随访1年。结果经诊断39例小儿确诊为佝偻病,患病率为78%,治疗组通过治疗干预后,患病人数下降至12人,与干预前下降了69.23%,在初期、激期干预前后两期的表现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3岁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期,应尽早筛查,并积极进行干预,降低其发病率。

  • 标签: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二聚体与3P试验的灵敏度。方法对789例有关血管内凝血的患者,进行D-二聚体与3P试验,得出阴阳性者和阴阳性率,比较它们的灵敏度。结果D-二聚体阳性者(>500ng/ml)566例,阴性者(<500ng/ml)223例;3P阳性者37例,阴性者742例。D-二聚体的阴阳性率分别为28.3%、71.7%,3P的阴阳性率分别为94.0%、6.0%。结论3P的阳性率远远低于D-二聚体,3P的灵敏度比D-二聚体差很多,对于临床诊断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等患者,D-二聚体比3P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3P 灵敏度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得到更新,以我院为例,我科引进日本岛津shimadzu平板数字化X线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可以通过显示器的直接观察,透视下点片直接成像,使投照部位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固定线管球无法满足特殊部位的投照需要,在使用过程中给工作带来不便,增加投照难度,特将“认为在本机上较难实现的”跟骨、髌骨轴位和颞颌关节张闭口位的检查,进行一些投照技术方面的革新,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依据。

  • 标签: 日本岛津 轴位 颞颌关节张闭口 透视点片 投照技术 X线 固定管球 放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 3D打印模板引导 125I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探究 3D打印模板在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的肿瘤手术患者 200例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手术患者均计划使用 3D打印模板引导 125I粒子植入,手术后观察患者术前术后 D90、 V90、 V100、 V150和粒子数量差异大小。结果 200例手术患者中, 189例患者均使用 3D打印模板引导成功, 11例患者失败后改用 CT引导手动植入,使用 3D打印模板引导成功率为 94.5%;患者 3D模板引导手术前后的 D90、 V90、 V100、 V150和粒子数量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3D打印模板引导 125I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各项剂量指标差异较小,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 3D打印模板引导手术的成功率高达 94.5%,对于具有稳定性的肿瘤, 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具有可行性和较大的发展前景。

  • 标签: 3D打印模板 粒子植入 计量对比
  • 简介:摘要血清25羟维生素D是合成1,25(OH)2VD3的前体,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其半寿期较长,血中浓度较稳定,可直接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水平。1,25(OH)2D3是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中最具活性的。已往维生素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被证实具有更为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和免疫学效应,包括用以预防及治疗佝偻病、骨软化病和婴儿手足搐搦症,抑制多种类型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调亡和分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等。本文综述了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生成和代谢及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

  • 标签: 25-羟维生素D 1 25(OH)2VD3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动态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4例DV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1、15天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发病时间(t)在t<3、3≤t<7、7≤t<11、11≤t<15、t≥15范围内的DVT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5.71%、96.88%、91.67%、75.00%、60.00%。患者在溶栓治疗第1天时D-二聚体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治疗后第1、3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随后D-二聚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7天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11、15天D-二聚体含量继续下降,与溶栓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于急性DVT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并无明显特异性,在DVT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指导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及溶栓疗效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动态测定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前后Lp(a)、D-D、CRP血清浓度变化,进而探讨ACS发病机制中Lp(a)、D-D、CRP等临床意义,得出结论1.ACS患者血清TC、LDL-C、Lp(a)、D-D、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同时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Lp(a)、D-D、CRP也随之明显升高。2.辛伐他汀除降TC、LDL-C作用以外,尚有稳定斑块,稳定冠状动脉病变作用。

  • 标签: D二聚体 急性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炎症反应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和LACT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就诊的268例脑梗死患者及3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D-二聚体和LACT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D-二聚体和LA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清D-二聚体和LAC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结论脑梗死患者的LACT与Hs-CRP的水平联合检测,可作为肌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判断血凝状态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D-二聚体 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