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于我院实施治疗与护理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研究,抽取病例时间即起始于2021年2月份,截止于2023年2月份,依据病例抽取时间顺序进行划分,即参照组、试验组,每组均有3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组实施普通护理干预,后组增加心理干预,分析组间护理有效性。结果:试验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方案中,增加心理干预模式的效果较显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此干预举措后,能够较好提升生活质量,有益于促进患者健康生活。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焦虑抑郁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2022年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方法分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PANS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精神症状积分、抑郁程度、认知功能以及精神状态,值得推荐。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优质护理 精神症状 抑郁程度 认知功能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蔡甸区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 80 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的人数是 40 例。对于对照组的精神分裂患者,只接受药物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对比两个患者分组,简明精神病评量表(BPR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在正态计量资料当中采用 t 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 x 2 检验。  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的 BPRS 评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P>0.05);在接受治疗计划后,观察组 BPRS评分(20.33±0.29)明显比对照组的数据(28.65±0.36)(P<0.05)较低。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在 SDSS 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SDSS 评分(3.44±0.13)相比于对照组的(6.12±0.11)(P<0.05)明显较低。在治疗之前,两个患者小组在 WHOQOL-BREF 评分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P>0.05);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 WHOQOL-BREF 评分(88.36±1.05)相较于对照组(71.53±1.08)(P<0.05)明显要高。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P<0.05),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  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当中使用心理干预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相关症状,提升患者的社会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率的提高。

  • 标签: [] 心理干预治疗 精神分裂症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诊的12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大剂量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调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比大剂量用药,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不同剂量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4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之上,予以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治疗依从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1.18%,显著高于常规组73.53%,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可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并对症状和安全性等方面变化其合理性进行评估。方法 对纳入的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然观察,按是否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进行分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 2、 4周末进行阳性和阳性综合征量表 (PANSS)评定,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第 2、 4周末 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 (P< 0. 05),研究组治疗后第 2、 4周 PANS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研究 89.50%)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70. 00%)(P< 0. 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提高早期疗效欠佳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期疗效,不良反应较小。

  • 标签: 心境稳定剂 精神分裂症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给予阿立哌唑的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选择氯氮平的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3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荐。

  • 标签: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个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个性化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两组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两组入院时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将常规护理与患者自身个体特征结合在一起,有效改善了患者精神状态,有利于其早日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个性化护理 康复 简明精神病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责任制分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责任制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健康行为因子和病历行为因子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健康行为因子和病理行为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健康行为因子和病理行为因子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责任制分组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MECT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6%,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精神分类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BPRS、SDSS、MRSS以及GQOLI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心理自我调节、医嘱行为遵守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PRS、SDSS、MRSS以及GQOL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BPRS、SDSS、MRSS以及GQOL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多元化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自我管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家属参与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时间:2019年01月--2020年03月期间,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接受我院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分为研究组(n=34例)和参照组(n=34例),研究组应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和护理有效率比较。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参照组评分高,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4.11%较参照组58.82%高,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的效果,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家属参与护理 精神分裂症病人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文所研究的患者均是2018年到2020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共有55名,且随机把55名患者分为五组,分别为阿立哌唑组(11名患者)、奥氮平组(11名患者)、喹硫平组(11名患者)、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11名患者),对每组进行相对应的药物治疗,然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氯氮平药物的小组治疗效果效果最好,和其他四个小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的TE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培酮和奥氮平药物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着很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的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