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的 分析在监管患者的吞⻝异物中实施 X 线或者 CT 诊断的临床作⽤ 。⽅法 在 2021 年 1 ⽉ ~2021 年 7⽉期间收治 6 例吞⻝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 X线或 CT 诊断, 对异物位置和异物性质进⾏判断。结果 检出率 100.00%, CT 定位准确, 对于不透光的物体 可以直接显示。⼩肠内异物 1 例, 阴性异物 1 例, 阳性异物 5 例。结论 CT 诊断技术对于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X线摄影技术中应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效果及对X线片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我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05月摄取X线片资料取样2000张,随机分为试验组(n=1000,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和常规组(n=1000,未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比较X线片质量、医生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有0.60%(6/1000)丙级片,10.20%(102/1000)乙级片,0.00%(0/1000)废弃片,比常规组5.70%(57/1000)、13.50%(135/1000)、3.70%(37/1000)少,有89.20%(892/1000)甲级片,比常规组80.80%(808/1000)多,试验组医生满意度(93.57±4.60)分,比常规组(89.25±4.73)分高,P<0.05。结论:在X线摄影技术中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可明显减少废弃X线片,提升X线片质量和医生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的 分析在监管患者的吞⻝异物中实施 X 线或者 CT 诊断的临床作⽤ 。⽅法 在 2021 年 1 ⽉ ~2021 年 7⽉期间收治 6 例吞⻝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 X线或 CT 诊断, 对异物位置和异物性质进⾏判断。结果 检出率 100.00%, CT 定位准确, 对于不透光的物体 可以直接显示。⼩肠内异物 1 例, 阴性异物 1 例, 阳性异物 5 例。结论 CT 诊断技术对于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X线定位下的体外碎石与超声引导下的体外碎石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门诊共110名尿路结石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参考组55例,均采用B超定位法。实验组55例,均行X线定位检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碎石效果,压力指数,肾功能指数,炎性因子水平,症状改善率,P>0.05。结论:X线定位和超声波在体外碎石中的作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碎石的成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和对肾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调节肠道微生物,探讨背俞穴位埋线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40只NAS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NASH并分别予不同中医外治方法干预治疗4W,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HE染色肝脏组织形态、肝功能、血脂、血清内毒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肝组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功能、血脂、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升高(P<0.05),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其中背俞穴埋线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干预组(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均有不同程度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大鼠肠道菌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其中背俞穴埋线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干预组(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背俞穴位埋线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炎性因子对肝脏的“二次打击”,从而阻断NASH进展,发挥防治NASH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与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6例,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为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给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取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实施治疗,就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予以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依据患者病情选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方法给予治疗,相比于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