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通过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运用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控制不良反应,治疗安全与效果均有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7月,共有 11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在本院就诊治疗,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单用治疗(对照组, n=55例)、美托洛尔 +胺碘酮联合治疗(观察组, n=55例),获取两组患者的用药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用药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对比,不存在差异( P>0.05) ;两组用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对优于用药前,观察组用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对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用药后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两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水平及心功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思力华)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舒利迭(50μg/250μg)吸入,每天2次,加用思力华(18μg)吸入,每天1次;B组单纯给与舒利迭(50μg/250μg)吸入,每天2次,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的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症状减轻。与B组比较,治疗后A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血气指标(SaO2、PaO2)明显升高,而PaCO2则明显下降,6MWT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胺联合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可明显患者病痛,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开展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确切,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流量吸氧联合沙丁胺醇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到我院治疗的95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流量吸氧的基础上增加沙丁胺醇,对比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呼吸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水平、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肺部功能FEV1、FVC、FEV1%和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更优于对照组。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联合沙丁胺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
简介:[摘要]:目的: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度01月至2021年度的01月期间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就诊于本科室的86例患儿进行调研。将患儿分成2个小组,每组分得43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选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托吡卡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后对其眼压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噻马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眼部不适、眼部瘙痒、眼部干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为(17.89±1.15)mmHg,对照组患者的眼压为(19.98±0.6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眼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