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滋阴化痰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以痰瘀互结证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化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40例患者。化疗组首先选用SOX方案,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后,疾病进展者换用替吉奥胶囊(S-1)+多西他赛或CapeOX为主的方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化疗基础上联用滋阴化痰方。比较两组各种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肿瘤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化疗组(p<0.05)。结论:滋阴化痰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小肿瘤体积。
简介:[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按就诊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口服利伐沙班+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9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足底静脉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给予双下肢B超检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DVT的发生情况,术后伤口出血和引流情况,以及患者皮下瘀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TT、PT、PLT及D-D指标值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值更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4例,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例,两组DVT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引流量及皮下瘀斑面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足底静脉泵,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出血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的最低动脉压,低血压定义为麻醉诱导后动脉压低于60mmHg或动脉压基线水平降低25%以上,根据观察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低压组。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43例,低血压组患者37例,正常组心率频次、平均动脉压优于低血压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可较好预测麻醉诱导后的低血压,准确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儿输液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提升对儿童护理支持的舒适性,提升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8例小儿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为临床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上看,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为87.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6.3%,优于对照组的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策略对于小儿输液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所改善,同时能够提升患儿家属对本次工作的认可度,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由主管医生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在化疗后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按照评估表进行行评估计分。结果非渗出组选为没发生外渗的患者,渗出组选为发生外渗的患者,对二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化疗周期、用药方法、药物性质方面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给药途径、患者依从性、外周血管情况、家庭支持方面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非渗出组与渗出组在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方面的评分,得出非渗出组分值均数为15341,渗出组分值为17920,二者得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t=14930)。根据均数,发生外渗的非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小于17分,发生外渗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7分,1220例非高危人群中有43%的发生外渗,共计52例;580例高危人群中有276%的发生外渗,共计160例。与非高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发生渗出的危险性是86倍,差异显著(P<0001,OR=8557)。结论本评估表阳性预报率较为准确,易于操作,评估简便、直观,可以作为确定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的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评估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一种用以参考的评估工具,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区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及患者防范和认识化疗药物渗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