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创伤骨科中对骨折病患使用不同骨折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创伤骨科接收的144例骨折病患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48例为接受髓内针骨折固定的A组,48例为接受钢板内骨折固定的B组,48例为接受外固定支架骨折固定的C组,分析比较三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病患的术中出血量较A、B组显著要少,为(168.23±22.31)mL,最少,而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4±30.23)d要显著少于B、C组(P<0.05);A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8.33%(4/48),显著少于B、C组病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方能使治疗效果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复位后外固定方式和后踝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骨折复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66.7%,治疗组的治优良率为85.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后踝固定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落实《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静疗专科的发展。方法调研40个临床科室静脉治疗患者777人,选取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成员组成调研人员,每2人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采取交叉调查方式,于同一时间到指定科室同时开始调研。结果输液工具选择留置针占69.11%、钢针占19.30%;穿刺部位选择手背占49.67%、关节部位占8.36%;导管或接头内有陈旧性积血/回血占24.58%;敷料固定与维护中胶布遮盖穿刺点占46.58%、标识无签名/日期占36.55%、敷贴上书写标识占26.64%、胶布缠绕过多占17.37%、敷贴卷边、松动占16.34%、固定方法欠妥占7.46%、敷贴内有积血或渗液占5.42%;并发症中穿刺点发红占3.47%。结论静脉治疗导管维护与敷料固定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护士培训是保证静脉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与克氏针比较,探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取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1组和2组,各45例。1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2组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组优良率为80%,2组优良率为91.11%,且2组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均优于1组(P<0.05)。结论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更优,并发症更少。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观察传统开放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和微创植入后路钉棒系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