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丙嗪片在输血过敏反应预防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输血过敏反应严重病例30例,其中反复过敏20例,出现胸闷、气短、休克病例10例,分别于再次输血前及症状消失后予异丙嗪口服,观察疗效。结果1.反复发生过敏反应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由100%,降低为30%;2.出现过敏反应时间从开始输血后20分钟左右延迟至40分钟以后;3.所有出现胸闷、气短或过敏性休克患者治疗后均输完原血制品。结论异丙嗪片在预防及降低输血过敏反应中效果明显。

  • 标签: 过敏反应 输血 异丙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需要输血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法,观察组实施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结果观察组血液检测正定型率以及方定型率较之对照组均得到明显提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有助于提高一次性正确率,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降低溶血性输血的发生,为临床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输血的1598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1598例进行输血的患者,其中有13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阳性率为0.81%;其中RH抗体有7例,占53.8%;MNSs系统有3例,占23.1%,其它系统3例,占23.1%。结论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输血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抗体筛查实验是确保患者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抗体筛选可以避免含有弱抗体的受血者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受到免疫刺激甚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则是引起迟发型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在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中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过去几年间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患者病例68例,将其按照是否接受输血治疗分成输血组和非输血组,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发生率。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在术后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率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会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转移与复发产生显著影响,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 标签: 输血 恶性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对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为临床输血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2年10月351例RhD阴性血型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吸收和放射试验及盐水试管法进行抗原鉴定,包括RhC、Rhc、RhE和Rhe。结果351RhD阴性抗原标本中,以O型血最为多见,AB型血最少,差异明显,p<0.05;RhD阴性抗原标本中以ccdee多见,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安全中进行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可以更好地解决特殊血型的需求,并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RhD阴性血型 抗原分析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 胆红素 血红蛋白 输血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因消化道肿瘤欲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5名患者。实验组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对照组患者术中过程中接受异体血。观察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前1天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钾离子含量较实验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可以使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血液各项指标较快恢复,安全性较异体输血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储存式自体输血 肿瘤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应用与掌握,促进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稳步提高,快乐学习成长。方法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给予不同的培训内容,再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成绩考核评价。结果大部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专业技能熟练掌握。结论护士分层级培训考核是一种比较实用性、实战型的管理方案,应用效果具有积极性的收效。

  • 标签: 护士 层级培训 考核
  • 简介: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各类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在医院这块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聘用的护理人员,今天在这个医院明天可能就在那个医院了,好多人只注重工作环境和待遇,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规程,因此我们医院近五年来连续开展岗前思想认识的教育培训、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基本技能操作的比赛及临床不定时抽查,进行多项考核和评比奖励。

  • 标签: 岗前培训 思想认识 基本技能 责任心 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岗位培训中按岗细化培训的效果。方法2007年-2013年我院急诊科根据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制定《新入科护理人员培训手册》,培训内容与时俱进,对新入科护士分为新毕业护士、转岗护理人员,分别进行3个月和6周的岗位培训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新入科护士对按岗细化培训的效果评价。结果新入科护理人员均认为按岗细化培训对促进自觉学习,巩固相关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急诊工作综合能力,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帮助独立上岗等方面帮助很大或帮助较大,没有人选择“无帮助”一项。结论按岗细化培训应用于新入科护士岗位培训中效果良好,帮助新入科护士尽快胜任急诊科的急救护理工作。

  • 标签: 急诊科 新入科护士 按岗细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培训模式对产科新毕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录用的30名产科新毕业护士(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30名产科新毕业护士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5例产科新毕业护士实施传统培训模式,实验组15例产科新毕业护士实施多元化培训模式,分析比较两组产科新毕业护士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成绩。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科新毕业护士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成绩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科新毕业护士采取多元化培训模式,能显著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 标签: 培训模式 产科 新毕业护士 核心能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情景模拟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我院2018年1月—10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患儿,选择参加培训的门诊分诊护士30名,对其实施情景模拟培训,比较情景模拟培训的应用效果。结果30名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反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前后数据经统计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30名护士培训前预见性思维能力以及抢救时效性比例低于培训后,组间数据经对比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采用情景模拟培训效果良好,确保患儿获取有效治疗。

  • 标签: 儿科 门诊分诊 应急能力培训 情景模拟培训
  • 简介:摘要“两段式”模式即短期全脱产集中培训和集中培训结束后利用QQ群跟踪持续培训。“两段式”模式的应用,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服务能力,拓展了培训内容,满足了不同社区护士对岗位培训的需求,保证了培训的连续性,树立了学员终身学习的理念。

  • 标签: 培训模式 社区护士 服务能力 连续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安宁疗护培训现状,探讨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383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安宁疗护培训情况调查表、护理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总体平均分为4.02±0.549,培训需求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宁疗护概论、疼痛处理、症状处理、沟通与疼痛评估、护理人员安宁疗护情绪压力、症状评估、法律法规、临终老人照护、家属照护、伦理。多线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宗教信仰、工作期间曾接受过安宁疗护培训是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宁疗护培训需求,尤其是低年资、无宗教信仰、工作期间未曾接受过安宁疗护培训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宁疗护培训

  • 标签: 养老机构 安宁疗护 培训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规范化培训路径在门诊轮转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名护士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按培训路径表培训,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带教时间为12周。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抽问及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规范化培训路径表能使门诊轮转分诊护士更好的掌握门诊理论及操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规范化培训路径 轮转分诊护士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量输注成分血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创伤大出血患者抢救时成分输血的合理使用,为临床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对输血量在2000ml以上者分为两组,计划组与随机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输血后3h计划组与随机组比较PT、APTT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划组PLT提高明显高于随机组。结论依据失血量补充最适宜的血液成分提高了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率。

  • 标签: 创伤大出血 成分输血 血容量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血制品对其预后的作用。方法对128例确诊有子宫肌瘤并合并贫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比较术前、术后第4d白细胞等指标,评价预后。结果输血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增高明显优于未输血组,白细胞及白介素-6与术前差异不明显,但低于未输血组;输血组术后发热率、住院时间较未输血组明显降低。结论对贫血的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输注适量成分血利于患者预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临床输血中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效果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时段到我方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000例患者,在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以及特异性情况。结果经过分析,1000例行输血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9例,阳性率0.90%;这1000例中肿瘤疾病或者血液疾病患者760例(76.00%),其他疾病患者240例(24.00%),对比差异显著(P<0.05)。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Rh系统抗体阳性者有6例,阳性率66.67%,MNS系统阳性者3例,阳性率33.33%。结论在临床中,对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根据筛查的结果选择血液,能够有效降低出血溶血性输血反应等的发生几率,确保治疗效果以及改善预后。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POCT单从英文字面上来看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可以从空间上进行理解,就是在患者现场进行检验,就是“床旁检验”,第二层可以从时间方面理解,在患者发病之时进行检验,就是“即时检验”。POCT检验与应用跟随免疫反应与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大,应用领域涵盖禁毒、医疗、食品卫生、法医与环境监测。最大的特点是节省了复杂预处理标本的过程,可以在采样的现场进行即时分析,能够快速获得检验结果。

  • 标签: 即时检验 急诊输血 质量控制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