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出车实施现场院前急救的3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自行来院救治的3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从发病到救治的平均时间为(15.26±5.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68±7.5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死亡率为2.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6%,死亡率为17.1%,两组总有效率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意义重大,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系统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给予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析比较行不同护理方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院前急救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急救中心2013年5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院前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送往急救中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疗后,例患者在达到医院前病情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在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急救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院前进行急救处理为患者进院后进行抢救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从呼叫到接受急救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的平均时间为(31.2±3.9)min,致残率为35.0%,死亡率为5.00%,低于对照组入院时间(36.2±4.1)min,致残率为43.3%,死亡率为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38,χ21=9.2955,χ22=8.8434,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从呼救到被急救的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专职男护士运作模式在“120”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3月出车病例103例作为对照组,由具备执业证,临床实践经验达到2年,并取得广州市急救指挥中心举办的相应岗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护士完成;选择2016年4月—6月院前急救病例10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院前急救均由具备执业证,临床实践经验达到2年,并取得广州市急救指挥中心举办的相应岗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男护士出诊。比较实施院前急救专职男护士模式前后护士院前急救安全率及院前急救理论知识及院前急救四项操作情况。结果实施院前急救专职男护士运作模式后,护士院前急救安全率由实施前的94.2%升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职化运作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以及心院前急救四项操作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成绩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专职男护士运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护士院前急救安全率,还提高了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成绩及专项护理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