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的影响,为积极促进家属心理健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180名择期手术患者家属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音乐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术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家属进行调查。结果①180名家属均处于焦虑状态。SAS得分为60.28±7.05,高于中国常模(P<0.01);②手术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SAS得分较低(P<0.01)。结论与中国常模比较,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程度较高,音乐疗法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新生儿科接收的60例早产儿为观察对象,对60例早产儿实施音乐疗法干预(A组)的同时回顾性分析300例常规护理干预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B组),对比两组早产儿产后1、2、3、4周各项生命体征及生长发育情况差异,分析音乐疗法干预的实际影响。结果实施音乐疗法干预的60例早产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体质系数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早产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音乐疗法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可刺激新生儿身体机能,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心肺功能,促进早产儿进食,最终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简介:目的了解国家级优秀教师、重点和一般中学教师个性差异。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封国家级优秀教师、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教师共135名进行个性调查。封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男教师在稳定性、独立性和自制性方面得分高于女教师,且差异显著(P<0.01);女教师在兴奋性、敏感性和幻想性等方面得分高于男教师,且差异显著(P<0.01)。国家级优秀教师在稳定性、有恒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教师(P<0.01);在实验性和自律性上得分显著高于一般中学教师(P<0.05);在敢为性方面,重点中学教师显著高于一般中学教师(P<0.05)。不同类别中学的男女教师个性在恃强性和世故性两个因子上有交互作用。结论稳定性、有恒性、实验性、自律性、敢属性是优秀教师所特有的个性品质。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在此次的研究中,从阐述医学影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目的和可行性的角度着手,对医学影像中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分析法。结果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影像学处理当中,去噪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操作中,结合影像自身的特点、噪声学的统计学特征以及频谱固有的分布规律等,当前,较为常用的是均值滤波、低通滤波以及的中值滤波等算法均能对图像予以平滑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图像生成的效果更具有真实性。清除干扰和降低噪声主要是通过增强清晰度、对边缘进行锐化、调整对比度以及伪色彩填充等,通过这几种方式和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图像自身的清晰度。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医学影像清晰度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图像的降噪、图像质量的提升以及图像边缘的分割等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像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TBM患者20例,对其应用CSF细胞学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结果TBM患者在临床经抗结核治疗前后CSF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转移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1.583、2.054、3.512、2.025、2.050,P<0.05)。细胞学诊断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3.145,P<0.05)。结论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对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确诊后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结果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位置在大脑中动脉主干区患者21例,病灶位置在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患者8例,病灶位置在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患者5例。患者根据病灶形态不同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42例患者中血肿型5例(11.9%),非血肿型37例(88.1%)。有2例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发病后4周内出血病灶完全吸收。结论脑梗死和高血压均是出血性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根据CT或MRI检查结果对大面积脑梗死和脑栓塞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有效预防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