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而研究组给予MRI动态增强检查,比较两组体检者诊断情况,分析MRI检查技术。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富血供肾癌增强扫描CEI变化明显,但各期比较,差异不显著;少血供肾癌皮质晚期增强变化高于其他期,差异显著(P<0.05);少血供肾癌的CNR明显高于富血供肾癌,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肾癌诊断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检出率、降低了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病房中不同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面积、布局、设施完全一样的10间病房,分为A、B两组。在B病房中使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病房A选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让两个空气消毒机同时工作一小时,工作停止后立即对病房内的细菌数进行检测,然后在消毒1h、2h和4h后再次统计两个病房内的细菌菌落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论是刚消毒完还是消毒后1h、2h和4h后B病房的细菌数明显少于A病房。结论在病房内使用循环风紫外线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都能够对病房进行消毒,但相对来说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时效更长一些。
简介: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入手,在若干跨文化案例的分析中,轻化了传统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的理论模式,而强调了文化层面上,东西方差异对来访者、咨询师和心理咨询过程的影响的分析。这几例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从不同方面展示了这些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在咨询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最后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总结,简单阐述了东西方文化的若干差异敏感点及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针对跨文化咨询的指导方针与技巧。
简介:摘要求助者徐女士系高级知识分子,为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而提前退休。做事反复检查,女儿要帮忙总是断然拒绝,与女儿产生矛盾,感到紧张、担心而入睡困难。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存在轻度焦虑。通过鉴别诊断和评估其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经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议,咨询师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针对该案例,同时对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的普遍现象进一步思考,提出心理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过程中,对比应用动态、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心内科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动态、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予以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阳性诊断率(84.4%,54/64)显著优于对照组(57.8%,37/64),差异显著(P<0.01)。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律失常结果的确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准确检出心律失常及其类型,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血压检测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的血压正常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TM-2430动态血压检测仪对两组对象进行血压检测。结果观察组日间、夜间、24小时平均收缩压均明显比对照组对应的平均收缩压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在日间、夜间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上,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夜间平均血压下降不明显,昼夜节律在10%以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压检测可以有效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化,对于靶器官损害、血压控制、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无心房纤颤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十二连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波最大时限(122.63±12.67)ms,P波离散度(44.82±6.38)ms,均高于对照组的(108.42±7.28)ms、(36.44±4.1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依据,对早期阵发性心房纤颤做出准确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明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在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诊心源性晕厥患者37例,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中32例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20例(66.67%),快速型心律失常10例(33.33%)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主要原因为心室停博平均值>3.0s,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原因多为超过200bpm的极快心室率及与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结论动态心电图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源性晕厥中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更好指导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共52例,将患者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是否顺利完成检查,有无造影剂渗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未完成检查,有6例患者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干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2例,不良反应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率为33.33%,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动态增强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并且造影剂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经18导联心电图筛选出心电图ST-T段改变者32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32例心电图ST-T段无动态改变者设为对照组。对该2组患者于1周时间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确诊率。结果由调查结果可知,通过冠脉造影检查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心病确诊率分别为71.8%(23/32)与31.2%(10/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中,观察动态心电图有无ST-T段改变可提高确诊几率,且动态心电图诊断快捷、迅速,更易在基层医院开展,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检查结果及心律变异性指标(SDNN及SDANN)的检出情况。结果81例冠心病患者中,常规心电图的检出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24h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对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的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24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变异性指标SDNN、SDANN水平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与常规心电图(ECG)诊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AECG、ECG两类检查方式,并对两项心电图检查结果实施综合比较。结果不同心电图方式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差异对比,动态心电图阳性诊断率相应较高,且动态心电图诊断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及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准确率也均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均具有着较好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应用价值,但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效果无疑更佳,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观察。方法本文主要选择自2013年7月—2016年7月的100例进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观察组50例,对其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照组50例,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力进行诊断,对比分别诊断后所得到的因搏器所致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再心电图检测的检测率,选择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对照组检测率显著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起搏器所引发的患者心律失常诊断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具有非常优异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