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并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部外科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析其手术资料,并研究其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处理手段。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在100例患者的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感染情况、创伤情况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手段。10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7例死亡(死亡率为7.00%,包括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糖尿病性昏迷分别有4例、2例、1例。),15例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包括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感染、多发性疖肿10例、3例、1例、1例)。结论通过对腹部外科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有效控制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中,研究其在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DR平片基础上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再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后处理,对比DR、MPR对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正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中MPR检测的正确率明显高于DR(p<0.05),MPR检测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D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MPR检测明显优于DR,其能够为骨折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以及准确有力的参考数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320例。结果全部32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中,23例患者并发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7.2%;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剖宫产史、流产次数超过2次、前次分娩存在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显著高于未植入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子宫颈部位膨大、剖宫产史。保守治疗选择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高。结论如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存在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或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则应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医护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综合风险评估,完善应急抢救措施;对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的保守治疗较为理想;如患者存在剖宫产史,术中发现子宫颈部位膨大,出血不易及时控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以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4h、24h及48h)分别使用荧光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杀伤性T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荧光微球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结果:与2种抗凝剂各自的室温条件下4h内检测结果相比较,在肝素抗凝剂组中4℃保存至48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降低(P〈0.05);肝素抗凝血与EDTA-K2抗凝血间在4℃及室温保存至24h及48h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h内完成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2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摄取数字化曲面断层X光片,与此同时,对患者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和未经处理的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图像对患者牙槽骨改变的判断的组间一致性,以此评价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图像,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更能帮助临床诊断发现患牙的病变细节,诊断一致性明显更高(100.00%vs78.57%,P<0.05)。结论数字化X线数字化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牙周病的诊断之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一致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所有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实施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0%与对照组20.0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后,不仅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18例我院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严重脊柱侧弯合并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热(术后体温超过38℃).动静脉瘘,胸膜损伤、肾周积液,肠道损伤,尿源性败血症)、输血率。结果18例患者均一期取结石,双侧结石4例,间隔1周,分两次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76.1±14.5)min,一期PCNL手术清除结石15侧,二期PCNL治疗清除结石3侧,总净石率81.8%(18/22),4例残留结石需要联合ESWL治疗各1次。术后住院时间4-7天。无严重出血病例,均不需输血,1例术后出现38.5℃以上的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无严重脏器损伤或尿源性脓毒症的病例。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肾结石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合理选择病例、术中体位、合适辅助手段辅助穿刺取石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理现状,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提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理对策。方法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强化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并提出针对性应急处理对策。结果近年来我国不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体系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管理中应该对流行病学工作者基本技能进行完善,强化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建立病例并核实病例诊断等、正确描述性“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步骤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结论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做好充分应战准备,现场应急处理保持沉着冷静,完善相关应急处理策略,保障公众安全。
简介: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前处理系统的功能,使前处理系统实现自动接收样本、自动分类编号、自动分杯处理和归档管理功能。方法:编写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程序及样本定位监控程序,使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包系统有机结合.以实现样本接收和管理自动化.比较前处理系统样衣自动化接收和管理功能使用前后两种工作方式的工作效率,以对新工作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方式使前处理系统自动完成样衣接收和管理工作,工作流程简单,节约人力,样本差错率显著降低。结论: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间的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方式能实现样本自动接收和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果,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度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术的围麻醉期处理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妊高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实施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麻醉阻滞时间、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低血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时间显著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平面之间没有差异,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之间也没有差异(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新生儿健康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妊高症患者实施剖宫产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比较显著,对母婴的健康损害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CT影像,为螺旋CT的薄层扫描结果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图像重建,并观察其具体表现。结果经过MPR、VRT及SSD等技术的处理,重建的三维图像中可见骨折线的清晰走行、骨折断端的移位程度以及碎骨片的大小。其诊断准确率为100%,无漏诊。结论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后行MPR、VRT、SSD、MIP等技术处理,可以获得清晰的骨折影像,临床可以借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