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肺结节内小空洞影患者行以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肺结节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平扫及强扫,对肺结节内空洞影大小、形态以及分布进行重点分析,对各结节内空洞影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所选患者肺小结节内均存在单点状小空洞影表现、多点状小空洞影表现。良性结节患者多表现为单点状小空洞影,恶性结节患者多表现为多点状小空洞影,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单点状小空洞影发生率、多点状小空洞影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肺结节内小空洞影患者行以CT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肺结节内小空洞影数目、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病变情况诊断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心理组(n=36),对照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低于心理组护理满意度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果显示,心理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量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5例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总结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为75.56%;45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CT检查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有待提升,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征象复杂是导致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综合应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诊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隔离肺的产前超声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30例医院产前检查高度疑为胎儿隔离肺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30例孕妇中有16例超声检查发现病灶较大的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尸检发现16例中有10例为隔离肺、3例为隔离肺合并膈疝、3例为先天性Ⅲ型囊性腺瘤。其余14例超声检查发现病灶较小的孕妇选择继续妊娠,胎儿出生后通过MRI检查并确诊为隔离肺,其中有4例随访发现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余下10例病灶未发生明显变化且未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0.0%(27/30)。结论超声诊断在胎儿隔离肺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产前发现先天畸形的重要方法,但是容易与肺部囊性腺瘤混淆,因此需要做好鉴别与区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灵芝补肺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100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安慰剂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灵芝补肺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采用中药灵芝补肺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病情的康复以及预后,而且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热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热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白细胞计数、CR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及热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1%、93.10%(P<0.05);治疗后热敏组白细胞计数由12.041±1.557下降至8.984±1.997(P<0.05),CRP值由38.621±44.230下降至22.103±11.540(P<0.05);对照组白细胞计数由11.528±1.518下降至10.884±1.295(P<0.05),CRP值由37.621±40.562下降至26.276±22.921(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能明显缓解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a湘潭市中心医院的3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床旁胸片及肺部CT影像。结果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影像表现为肺间质及肺泡内渗出性病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及吸收时间不同。结论胸片和(或)肺部CT检查,对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病情诊断、评估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中的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实施心电图检查的A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心电图异常类型,分析不同栓塞面积患者中心电图评分差异,且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类型的构成比差异。结果大面积栓塞患者心电图评分明显高于小面积栓塞患者(P<0.05),且治疗后Tv1~2倒置、Tv1~3倒置、Tv1~6倒置、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SIQIIITIII型心电图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E患者心电图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SIQIIITIII型,且心电图评分与肺血栓面积紧密相关,需要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以改善心电图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的药理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噻托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org评分、肺功能指标及血清CR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org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org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63.5±11.9)显著高于对照组(60.2±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过程中血清CRP浓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应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儿88例,其中仅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43例患儿为单一组,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45例患儿为联合组。观察治疗效果及肾损害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肾损害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单一组治疗后的发生率(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病人术后早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肠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的静脉窦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的诊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对其形成的原因、临床上的病症以及早期诊疗的具体方案和预后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VST患者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其中由感染继发性的CVST患者7例,非感染性的CVST患者18例。在所有的CVST患者中,上矢状窦栓的形成最为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头晕、恶心、视力降低以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治疗方案中,使用单纯的肝素进行治疗23例,使用静脉窦内溶栓联合肝素进行治疗7例。22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经治疗后留有后遗症,4例患者不治身亡。结论CVST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很大,并且缺乏特异性,一般最常见于孕产妇。因而,对于CVST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联合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联合抗凝以及溶栓,是救治患者非常关键的步骤。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早期宫外孕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50,对照组实施经腹部彩色超声诊断,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孕囊检出率和不同位置孕囊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于等于2cm孕囊检出率观察组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小于等于2cm孕囊检出率为(38例),观察组小于等于2cm孕囊检出率为(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06,P=0.004<0.05)。宫角妊娠、宫颈妊娠检出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壶腹妊娠与卵巢妊娠检出率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外孕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的效果优于经腹部彩色超声诊断效果,其具备较高的诊断中准确性,可为患者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