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儿卫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将70例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照组给予传统新生儿保健。比较两组新生儿体温变化、体重增加和睡眠时间波动对父母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新生儿体温、体重增加、睡眠时间波动、父母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护理可以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和睡眠时间的稳定,促进体重增加和护理满意度,保持新生儿健康值得促进。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儿卫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的120名新生儿进行对照实验,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利用计算机打乱平均分为两组:干预1组(N=60,实施常规基本保健);干预2组(N=60,实施早期基本保健),并统计分析干预后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经统计,干预2组的新生儿基本指标(体温,体重增加情况,睡眠时间的波动情况)显著优于干预1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窒息、重度窒息、24h内肺炎及72h内住院)为3.33%,显著低于干预1组, 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护理可以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和睡眠时间的稳定,促进体重增加和护理满意度,保持新生儿健康值得促进。
简介:摘要:目的引入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探讨适合我国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模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方法采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实验组按照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200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和保健,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儿保健模式对200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和保健,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母乳喂养、脐带炎症及脱落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组与传统保健组相比,新生儿Apgar低评分率、脐带感染率更低,脐带脱落时间更短,新生儿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模式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早期基本保健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的120名新生儿进行对照实验,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利用计算机打乱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实施常规基本保健);观察组(N=60,实施早期基本保健),并统计分析干预后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经统计,观察组的新生儿基本指标(体温,体重增加情况,睡眠时间的波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窒息、重度窒息、24h内肺炎及72h内住院)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根据EENC指南进行早期基本保健,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如窒息等的发生,对新生儿的体温体重等变化情况改善较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顺利生产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新生儿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名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全采用母乳喂养,而对照组婴儿则是采用部分母乳联合牛奶、糖水的混合喂养方式。随后,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比例为82.56%,对照组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比例为90.12%。显然,观察组的黄疸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纯母乳喂养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
简介:目的:探究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鸟巢式护理措施。结果:在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的护理中,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后体温维持较好,生活状态有所保障,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应用微量输液泵注射多巴胺致局部皮肤苍白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粗、直血管,用24G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按多巴胺用量分三组:A组38例,用小剂量1~4ug/kg/min输入;B组46例,用中剂量5~10ug/kg/min输入;C组16例,用大剂量10~20ug/kg/min输入。多巴胺均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用微量输液泵输入,新生儿在电温箱中保暖。结果:A组:局部沿血管走向出现粉红色线约3~5cm;B组:局部皮肤苍白,直径约2~3cm;C组:局部皮肤明显苍白,直径约3~5cm。经严密观察、更换注射部位或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后吸收好转,皮肤无破损。结论:静脉微量输液泵注射多巴胺要充分稀释后应用,选择管径粗、直的血管穿刺,严格控制滴速,注意保暖,勤巡视,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尿量、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可减少或避免局部皮肤损害的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防控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 2014年 1月 1日 -2015年 12月 31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者 5305例感染资料 ,2016年 1月 1日 -2018年 12月 31日开展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对具备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8456例入院实施标准预防 ,确诊重症监护感染者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前瞻性收集干预后数据 ,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菌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由 1.96(104/5305)下降至 1.50(127/8456)(P=0.042),;手卫生依从率从 90.07(363/403)上升至 94.05(1471/1564)(P=0.005)。结论:实施主动监测和标准预防措施及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等综合干预措施 ,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防控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分娩方式下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方法2010年1—10月分娩的252例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胎儿超声影像检查正常,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对其所测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新生儿脐血的细胞外CO2分压、pH值、细胞外碱剩余、全血碱剩余、HCO3-浓度、H2CO3浓度、CO2总量、氧含量均要高于顺产新生儿,顺产新生儿脐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要高于剖宫产新生儿,而在CO2分压、O2分压、血氧饱和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和顺产新生儿的脐血血气参数存在差异,有必要分别制定不同分娩方式下血气参数的异常界定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且评价新生儿护理采取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区间本科室收入的新生儿实施研究,纳入60例,采取双盲法分组,即常规组(n=30)和观察组(n=30),常规组予常规化护理,观察组行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时间、出箱时间及体温变化幅度与常规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t=5.567、5.748、11.477,P<0.001);观察组并发症,如皮肤损伤、硬肿等明显较低于常规组P<0.05( =5.912,P=0.023)。结论:新生儿护理采取鸟巢式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