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的保护和应用。方法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中行腺体内纳米碳注射后行切除术,对照组仅行手术切除,比较2组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钙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0.05);观察组PTH下降5例,对照组发生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0,P<0.05);病理结果证实误切甲状旁腺观察组0例,对照组6例、1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5,P<0.05)。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手术的应用,有助于甲状腺旁腺的鉴别保护,降低甲状旁腺的损伤。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甲状旁腺 纳米碳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胰腺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研究证实,胰腺微循环障碍可诱发AP,并可使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发展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而针对改善胰腺微循环的治疗方法也会减轻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及病变的演进。微循环障碍是SAP的启动因子和持续损伤因子。本文就微循环障碍在SAP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微循环障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SAP
  • 简介:目的对艾滋病患者的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以达到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降低输液过程液体外渗而致护理服务投诉事件发生及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目的.方法将1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艾滋病患者按住院尾数分为对照组(尾数为奇数)和实验组(尾数为偶数)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出现问题时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护理服务的投诉及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液体外渗或护士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投诉及输液过程液体外渗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艾滋病静脉输液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减少输液过程的液体外渗,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并有效防范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艾滋病患者 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C)在亚洲各国、包括中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正成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UC的正确诊断和规范化处理与其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当今欧美国家炎症性肠病(IBD)的共识和指南也几乎每2-3年会更新一次,试图及时体现最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1]。国内临床医师应在学习、熟悉和遵循共识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化和个体化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干预。本文就UC治疗的某些易被忽略的若干问题作一阐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组织来源尚不清楚,预后相对良好。SPTP在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和预后上具有与其他胰腺肿瘤不同的特点。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的CT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和总结其CT特征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SPTP诊断水平。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特征 诊断价值 胰腺肿瘤 组织病理学 组织来源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5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甲状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检查,依据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不同电流及电压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高管电压高管电流,B组为高管电压低管电流,C组为低管电压高管电流,D组为低管电压低管电流)。比较4组受检者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意义。结果4组多排螺旋CT检查对于结节性甲状腺病变检出率(96.21%、94.38%、85.71%、87.50%)或弥漫性甲状腺病变的检出率(77.78%、83.33%、80.00%、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25,P=0.3518>0.05)。4组CTDIvol、DLP、ED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受检者辐射剂量低于A、C组受检者。4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均高于A、B、C组(P<0.05);4组受检者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CT扫描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增强扫描,能获得较好的扫描图像,不仅利于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利于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降低对患者产生的电离辐射损伤。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甲状腺
  • 简介:动静脉内瘘术足医生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将患者邻近的动静脉吻合起来,使之成为血流通道,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并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内瘘的优点是无外瘘导管脱落的危险,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也大为减少,如保护得当,可长期使用。因此,动静脉内瘘可作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通路。

  • 标签: 循证护理 动静脉内瘘
  • 简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1],在亚洲国家占NHL〉40%[2]。

  • 标签: 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
  • 简介:鉴于世界范围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心力衰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蛋白质组学技术现已能对组织和血液的蛋白谱、蛋白功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各项心衰研究,并发现多种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心衰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信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更迅速的发展,以及更广泛地被运用于心衰研究,人们将会不断深化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有潜力发现更多新的生物学标志,从而为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治疗等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蛋白芯片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动脉变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肝动脉变异情况,分析其变异类型以及术中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通过术前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造影及术对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100例患者发现16例肝动脉变异。14例(14%)患者出现替肝动脉,其中10例为替肝右动脉(10%),8例发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4%)为替肝左动脉,3例发自胃左动脉,1例发自肝右动脉。14例变异血管直径0.3—0.6cm,平均0.47cm,术均予以保留。1例(1%)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伴行门静脉出可触及变异动脉进入肝脏,血管直径0.4cm,术予以保留。1例(1%)变异动脉发自胰头方向进入右肝,血管直径0.2cm,动脉夹闭1h后离断该血管。结论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发现的肝动脉变异,必须根据血管直径、阻断变异血管时肝脏变化及血管科建议,判断是否保留变异血管。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动脉 变异(遗传学)
  • 简介: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kinase,ILK)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ILK在60例胰腺癌和32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K蛋白在胰腺癌细胞胞质内和胞膜上以及间质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65.0%(39/60),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8.8%(6/32,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ILK在胰腺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3039334-195116,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44613±30074(P〈0.05)。在胰腺癌组织,ILK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ILK在胰腺癌组织高表达,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整合素连接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RADIL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和5例正常胰腺组织RADIL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RADILmRNA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ADILmRNA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63±3.826、5.425±8.858和8.559±4.214,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RADILmRNA高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为-0.312和-0.294,P值均<0.05),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血清CA19-9浓度、TNM分期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RADIL基因对胰腺癌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小GTP结合蛋白质类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ADIL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胰腺癌、15例胰岛素瘤和14例正常胰腺组织Livin和Smae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胰岛素瘤和正常胰腺组织Liv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3.9%(34/46)、73.3%(11/15)和14.3%(2/14)。胰腺癌、胰岛素瘤均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值均〈0.05)。Livin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或〈0.01)。胰腺癌、胰岛素瘤和正常胰腺组织Sma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9.1%(18/46)、100%(15/15)和92.9%(13/14)。正常胰腺和胰岛素瘤组织均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织(P值均〈0.05)。Smac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或〈0.01)。结论Livin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而Smac在防止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凋亡抑制蛋白质类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LIVIN SMAC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iPad床边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使用iPad进行床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合理饮食、避免呼吸道感染、坚持运动、遵医用药、避免接触过敏源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应用iPad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哮喘 儿童 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 IPAD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 简介: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在临床按常规方法给病人做健康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文献[1]报道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为依据,自设患者需求调查表,调查患者总体需求,然后实施整体护理,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来探讨策略及有关问题。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例与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及病死率和缓解率。结果:观察组经机械通气后临床症状改善,缓解率提高,血气指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COPD重度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断,疗效肯定,但需加强监护。

  • 标签: 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衰竭 并发症 人工气道 通气模式
  • 简介:Asahara等^[1]在1997年首次报道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分离成功,并可用于体内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生成指从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生长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血管系统的过程。近年来,血管EPC的存在已经确认,其与血管生成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讨论血管EPC的来源、特性及其在肿瘤发生和治疗可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血管内皮祖细胞 肿瘤 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研究胺碘酮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循环下92例窦性心律、年龄〉50岁的瓣膜性心脏病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发生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瓣膜置换术后两组比较,试验组房颤发生率(8.5%)小于对照组(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降低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 标签: 胺碘酮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