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人数,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治疗: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采用常规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患者心律,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临床疗效 心律失常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中老年国人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中各种因素所占比重.方法顺序入选162例(男124,女38)冠脉造影检查患者,采用LOGISTIC法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血压、脉压(PP)、血糖(Glu)、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吸烟、舒张压(DBT)、PP、Glu、TC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以性别、年龄、Glu、DBP和PP影响较大.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除血糖、血脂和戒烟外,纠正舒张压过低和脉压过大非常重要.

  • 标签: 中老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舒张压 脉压 血糖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起搏对伴有心、脑、肾并发症的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160例,永久起搏器(VVT)352例。结果:全部患者都获得满意的疗效.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有并发症28例,发生率8%。结论:心脏起搏器是治疗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治疗 慢性心律失常 永久起搏器
  • 简介: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 简介:把握编辑与评审专家对学术论文的关注点中,对“临床试验”类文章采用相应的文体进行报道的价值作了描述,并提出了相适应的“临床试验”类学术论文写作模式。

  • 标签: 学术论文 临床试验 论文写作
  • 简介:目的观察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观察我院1997年4月至2002年3月所纳入的290例小血管支架患者的299支血管304处病变共316个小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1个月至4年,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89%±12%改善至术后的5%±5%(直径法),术后1个月随访202例(69.7%),存活197例,5例于术后3h~7d死亡.2例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2例猝死.180例随访5个月至4年,无事件存活率(NES)73.3%(132/180).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3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3%),37例二次行PCI,2例行CABG,再狭窄患者中2例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例行第3次PTCA,1例行CABG.1例患者术后2年死于心衰,1例术后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术相关动脉).结论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效果好,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死亡、AMI及TLR)未增高,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术稍高.

  • 标签: 小血管支架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再狭窄 心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经过的影响。方法对15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口组72例,无口组84例。分析两组梗死范围、心功能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有口组多部位梗死,心肌酶峰值及病死率明显低于无口组。有口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无口组。结论IP的作用表现在限制梗死范围的扩展,维护梗死后心功能。

  • 标签: 心肌缺血预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完整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吸烟史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戒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作史与严重低血糖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吸烟史、有低血糖发作史以及严重低血糖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护理 老年病
  • 简介:目的比较普通磷酸胆碱涂层支架与可释放地塞米松磷酸胆碱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磷酸胆碱涂层支架治疗组(PC组,n=60)和可释放地塞米松磷酸胆碱涂层支架治疗组(DXM-PC组,n=60)。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3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置入术后3年,DXM-PC组与PC组相比,具有更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vs25%,P〈0.01)。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时,DXM-PC支架安全,较PC支架更有效防止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具有更好的长期临床效果。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支架 磷酰胆碱 地塞米松
  • 简介:对新生儿心血管监护系统的加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日益增多。它有自身特点,与年长儿不同。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经体检及心电图检查确诊的36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不包括窦速和窦律不齐)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心律失常 新生儿 临床分析 心电图检查 监护系统 总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人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骨髓像分析、贫血三项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29例、脾功能亢进25例、巨幼细胞贫血19例、溶血性贫血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结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减少 病因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 简介:黄宛教授1918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嘉兴。1938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协和医学院,从此走向了学医的道路。协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严格求实的学风以及注重能力与实效的严师,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1947年10月,已获得医学博士的黄宛又以总分第1名的成绩在美国罗切斯特医学院及迈克瑞斯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大型图书馆、实验室设施先进齐全,学习环境优美。他研究的领域是内科学,主要是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还初步了解了心导管技术及血氧含量测定技术。他天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到深夜,凌晨2点之前没有睡过觉。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精神,很快成为医学

  • 标签: 心电图学 黄宛 医学工作者 中国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既往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或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率逐渐增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组钙化的特异性降低(降至11.12%).钙化血管以累及一支血管最常见,多为左前降支(LAD),三支血管钙化者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者.结论: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事件有与病理相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诊断 钙化率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醒脑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38%比75.86%,P=0.024);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静组MMP-2[(84.27±15.35)ng/L比(77.51±13.47)ng/L]、MMP-9[(109.24±26.51)ng/L比(97.52±28.16)ng/L]及sTRAIL[(80.17±14.63)ng/L比(72.65±10.56)ng/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MMP等活性物质水平,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评述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其中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即采用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以及抗血小板等药物;实验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血栓心脉宁,并且4片/1d,3次/1d。两组心绞痛患者均治疗10周。并对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例),其中显效患者36例,有效患者2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6%(45例),其中显效患者29例,有效患者16例,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中增加血栓心脉宁能够有效的治疗心绞痛患者,并且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要好。

  • 标签: 血栓心脉宁 心绞痛 抗心绞痛
  • 简介: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常在急症出现后1h内死亡。由于猝死事件发生急骤,猝死前病情大多较稳定又缺少预兆,难以预测,故一旦发生幸存机会极低患者突然死亡,处理不好家属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正确认识猝死,熟练掌握猝死的判断急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等,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回顾性分析总结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8年来我院住院确诊的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例),中年组和青年组(各7例).结果:病因:青年组多由马凡氏征引起(3/7);老年组多由高血压所致(5/6),且以DebakeyⅢ形居多(5/6),误诊也多(4/6).结论:高血压是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因而控制高血压对于防治老年主动脉夹层很重要.

  • 标签: 主动脉瘤 老年人 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DEBAKEY